留学生家庭模式指的是在留学生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对子女的方式和模式。这类模式通常触及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留学生的家庭条件-留学生家庭模式是什么

在国外留学期间,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因素,留学生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因此,留学生家庭模式对他们的成长相当重要。家长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同时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留学生家庭模式

1、 紧密型家庭这类模式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家长会定期与孩子沟通交换,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并给予必要的指点和建议。

2、 弹性型家庭这类模式允许孩子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和决策能力,家长会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孩子探索自我,发展兴趣爱好。

3、 混合型家庭这类模式结合了以上内容两种模式的优点,既强调家庭的温馨和关爱,又鼓励孩子的独立和自主。

不管采取哪一种家庭模式,都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灵活应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变化。

1+3、2+2、3+1、3+2留学模式对比分析

经常听到家长问,1+3、2+2与3+1、3+2的留学模式国家是否承认学历,该选择哪个留学项目好,各有什么优劣势呢。对于这个问题,在这里给大家几个参考建议。看看1+3、2+2、3+1、3+2留学模式对比分析。

高中生出国留学的几种方式及优缺点

(1)0+4项目(国内0年+国外4年)

高中留学预科

目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而且逐年呈现出留学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在刚入高中或者初中阶段已经开始准备留学计划。比如学生将来希望进入美、加名校一般需要有SAT及语言(托福或雅思)成绩,美、加名校申请截止时间一般提前十个月左右,如果学生高中毕业希望进入美加名校学习需要在高二下半年需要考取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SAT2000分以上、托福100分以上)来申请国外大学,这样才能不浪费学生的时间,并能顺利在高三毕业后入读国外大学;英、澳由于基本体制与中国的不同对中国高中生要求A-level成绩+雅思成绩来录取,一般名校要求A-level成绩AAA或AAB、雅思7分以上。如果学生希望高中毕业后直接入读国外名校需要在高一时就开始准备这两种考试。

优势有更大的机会申请世界名校;在时间上更早的适应国外生活,为以后移民打下基础。

劣势中国的中学为世界公认的基础,学生为了考取理想的语言成绩及国际高考成绩必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甚至影响国内中学课程的学习,耽误了国内高考;高中阶段花费偏高(国际高中及语言班费用较高,平均每年在30万以上)

(2)1+3留学预科(国内1年+国外3年)

通过在国内一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在预科的基础上将语言融会贯通(托福、雅思针对目的国方向选择),一年成绩合格后由国外大学有条件或无条件录取。

优势提前适应国外大学学习生活,提高语言能力,为以后海外工作或移民奠定基础。

劣势

1. 相比国内合作办学2+2、3+1、3+2或4+0留学成本高,每年大约花费30万左右,整体费用150万。

2. 学生自身语言能力不足,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导致预科通过率较低,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在125分以下的学生,不建议选择。

3. 国内现在开办1+3留学预科模式的项目鱼龙混杂,由于一年学习以语言为主,学校、国内机构、以及国外语言中心都可以开办,层次参差不齐,部分机构在学校租借校内宾馆、办公室借学校名义进行招生,家长学生在选择时一定慎重。

(3)2+2合作办学(国内2年+国外2年)

1、计划内

计划内合作办学一般在国内两年,国外两年。如果学生希望就读合作办学项目,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需要同时填报大学志愿及合作办学志愿;计划内合作办学最终可以颁发国内大学文凭及国外大学学位。俗称双学历。

优势计划内合作办学获国内及国外双文凭;留学成本比直接出国读大学节省两年费用。

劣势国内开设计划内留学项目的学校以地方二本和三本为主;计划内合作办学的国外合作大学一般综合排名比较落户,所获国外学历文凭含金量不高;且与国内大学统一填报志愿,须占用学生志愿名额;计划内招生人数少、招生地区受限;学生回国后难享留学生归国优惠待遇。

2、计划外

计划外合作办学一般是国内学习两年,出国留学两年,与计划内不同的是学生无法获得国内大学的文凭,只能获得国外大学的本科学士学位证书。一般根据国外大学会根据学生的语言成绩给学生注册国外学籍,若学生成绩不合格难以注册学籍,最终无法获得国外文凭。

优势留学成本低,难易程度较低。

劣势合作学校综合排名差,学历含金量低;按照2010年部对留学生认定规则,就读于计划外2+2留学项目的学生所取得的本科学士学位不能做学历认证、无法享受留学生代遇。

(4)3+2本硕连读项目(国内3年+国外2年)

3+2本硕连读课程采用英国高校广泛认可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分国内三年、国外两年两个阶段完成学习,国外合作院校均为中外学历互认的公立大学,且国内承办学校大都为全国重点院校。三年国内课程结束且成绩合格的学生将赴英国攻读本科最后一年课程。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课程,毕业成绩合格获硕士学位。

优势留学费用适中;合作院校范围广,排名20-70名之间,文凭含金量高;5年时间获取硕士学位,部认证,相对国内节省两年时间。

劣势3+2本硕连读学分互认项目需中外双方学校的认可,目前仅北京几所财经类重点大学开设。

(5)3+1 HND项目(国内3年+国外1年)

各大学自行引进的由英国商业与技术委员会开发的项目,在中国境内招生。在国内读三年,出国读一年。在国内读满三年获得英国高等文凭(专科)HND证书,学生通过专升本形式金融国外大学学习本科课程,获得国外一年制本科学位证书。

优势留学成本低;学业难度低,适合成绩相对较低、家庭条件一般工薪阶层学生就读。

劣势

1. hnd文凭相当于中国的职业,专科层次,教授知识浅,将来本科毕业后如果想继续升硕士难度很大;

2. 国外合作大学一般以英国综合排名70位后为主,排名大学为英国赫尔大学;

3. HND为英国文凭,出国选择学校以英国大学为主,其它国家对接院校很少;

4. 专升本学历文凭含金量低,就业无优势;

5. 部已于2003 年取消了BTEC HND在中国办学资格。

留学生呈现低龄化趋势,小留学生如何克服孤独?

高中留学人数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留学生在选择住宿条件时开始倾向于学校住宿和独自租房的中间选项住寄宿家庭。因为住在寄宿家庭既不会像在学校一样管理严格、没有家庭的氛围,又不会像独自租房般无依无靠,况且高中留学生大多数未满18周岁,留学时极其需要监护人,住寄宿家庭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虽然选择寄宿家庭的大多都是高中留学生,但也有部分本科和硕士留学生为了近距离体验国外原汁原味的生活而选择寄宿家庭,不管怎样,选择寄宿家庭的留学生已经越来越多。

国内形势渐与国际接轨

什么是寄宿家庭简单来说就是为国外留学生在其所留学的国家以有偿服务的形式,提供住房和生活基本设施,旨在提高留学生在当地的生活能力的家庭。据了解,寄宿家庭在英国、澳大利亚等产业化的国家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历史,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并发展。由于选择寄宿家庭多数还是高中及以下的小龄留学生,所以当国内高中留学开始受到关注时,寄宿家庭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留学家庭的关注。

“高中留学生有80%都会选择住寄宿家庭的”,金吉列资深咨询顾问刘岩老师说,“这一数据在不同地区表现也不同,澳新等地的高中留学生,几乎全部都住在寄宿家庭里,而英美等国家的高中寄宿留学生最少也有50%以上。美国高中留学生中,有30%左右的人选择寄宿家庭,而本科选择寄宿家庭的人就相对较少了。”

而在国内,普通家庭留宿外国人一直不被允许,所以国外学生到中国留学一直没有寄宿家庭这个选项。近年来留学生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也放宽了留宿外国人的限制,于是国内的寄宿家庭也开始受到国外的关注。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寄宿家庭接待外国留学生的比例为日本30%、韩国30%、欧美20%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20%。可以说,国内和国外的寄宿家庭在最近十年、尤其是从2010年开始又一次流行了起来。

性价比高是优势

是否选择寄宿家庭,其实是在学生选择学校时就应当考虑的问题。留学专家刘岩老师称,接纳国际生的美国高中分为寄宿制高中和走读制高中,一般寄宿制高中都拥有自己的宿舍,不允许国际留学生去寄宿家庭,甚至是独自租房,而走读制高中一般都在市中心或是位置较好的地段,学生选择走读制高中的一般都是住在寄宿家庭中。另外,本科留学生一般都是住学校宿舍的,在美国只有读语言和桥梁课程时才会考虑到寄宿家庭,其他的一般都是住学校宿舍或和几个朋友租房;至于研究生则由于年龄较大、完全能够自立,一般没有住寄宿家庭的。

但是如果留学生选择了允许租房和住寄宿家庭的学校的话,比较住宿舍、住寄宿家庭和独自租房三者的费用,住寄宿家庭是排在中间的。“一般高中留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只能选择住校或住寄宿家庭,住寄宿家庭是比住校便宜的,但是本科算上独自租房的话,寄宿家庭费用还相对高些,比如在美国住校每月的费用大概为800—1000美元,寄宿家庭每月700—900美元,独自租房每月600—800美元,而这一排序在国内就正好相反。”

寄宿家庭不仅价格比学校便宜,还能帮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受国外生活、更好地融入国外的环境中。住寄宿家庭能够强迫学生自己练习英语,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提高英语成绩,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刘岩老师认为寄宿家庭能够让学生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家庭的关怀。刘岩老师认为寄宿家庭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保障,如果学生能够和寄宿家庭处好关系,还可能同他们一起旅游,“这些都是住校和独自租房没有的优势,所以住寄宿家庭的性价比还是相对较高的。”

寄宿家庭安全有保障

学生选择的寄宿家庭一般都是学校经过严格地筛选的,所以在安全方面比在外租房要安全许多。刘岩老师介绍,一般学生都是住在学校挑选的寄宿家庭中,这样的话如果当学生和寄宿家庭出现矛盾时学校会出面调解,或者可以再另行选择别的寄宿家庭“并且学校在选择寄宿家庭的时候都有严格的标准,比如家庭成员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有爱心、家庭是否拥有足够的空间、家里有几个小孩以及是否养有宠物等。学校在选择寄宿家庭的时候会考虑到地址和学校的距离、家庭背景、家庭成员工作、是否有宽带等很多因素。刘岩老师表示,寄宿家庭的成员是否有精神病史、是否接待过留学生、犯罪史等多方面都被列在学校的考察范围内。

相比较学生通过国外第三方机构寻找住房,学校寻找的寄宿家庭拥有更高的可靠性。目前国内学生在国外寻找寄宿家庭都是通过学校进行的,而通过第三方当地中介也可以寻找到,只是这些中介更加注重利润,对于安全标准会有所降低,所以如果学生希望住在国外寄宿家庭中,还是通过学校这个途径。据介绍,学校的一些留学生社团也会定期提供住宿信息,只不过这里大多都是合租,并不是寄宿家庭“社团有官方的,也有学生自己组建的,但都没有学校寻找的寄宿家庭有保障。”

另外,学生如果有额外的要求,也可以向学校反映。比如学生有特殊的饮食习惯、不喜欢宠物、或者喜欢安静一些的家庭,都可以向学校提出。只不过学生在与寄宿家庭相处时还需要多加注意,不要太过任性,能与寄宿家庭建立一个健康有效的沟通。对于学生怎样与寄宿家庭相处,刘岩老师建议说“学生应当充分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国外用水用电都比较节省,洗澡时大家一般每个人只洗10分钟,电灯之类的也不是24小时开着,学生能够注意节省,这样还可以赢得寄宿家庭的好感。”

中国的孩子大都有依赖父母依赖家庭的习惯,造成了孩子失去了独立自主的优势,却养成了依赖性,这和父母的家庭有关,有独立性的孩子在外面不会有孤独感,因为那正是孩子自由成长的天地。所以父母注意三点

1、父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孩子的天性就是需要和外界的生活环境融合的,有依赖性的孩子都是没有独立和个性的习惯,如果说父母替担心自己的孩子有孤独感,说明父母对自己孩子是否有独立性很清楚的,这样的孩子在任何时候都会孤独,因为他已经没有了自我优越感和存在感。

2、孩子需要融入到群体生活中!

在群体生活中孩子是不会有孤独感的,因为有他需要的成熟经历,孩子的心灵和精神就会更加成熟丰富,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智慧和气质,有孤独感的孩子是没有这些特质的。孩子的天性就是需要有一个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让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能够展现出来,这是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的表现。

3、孤独没有年龄大小区别!

孤独感是人性弱点的体现,也是心灵和精神上缺少关爱和与环境融洽的自我怯懦,孩子在外面的世界成长的会更快,所以有此问的家长才是杞人忧天的孤独,因为孩子离开自己了而感觉到孤独,从而想到孩子离开父母也会孤独,这正是父母突然没有了孩子的陪伴,自己才是失落的孤独的原因。

国外的相对国内宽松,因为其学校和老师也喜欢浪漫和自由啊(玩笑)。孩子的学习压力不大,有的时间玩耍。因此客观上孩子没有压力山大。现在手机电脑也低龄化,漫画或兴趣可随心所欲。

中国人的孩子不比白种差,在国内压力下天性都被磨掉了,换个环境或许反而有出息。在异国他乡,其实小孩最先被潜移默化,外语学习和风俗都会很快适应。从做人等方面会很快融入当地 社会 ,除了精忠报国和信仰方面平庸外,其他成长也很快的。

我老家有一小孩,十岁左右从香港到美国,父母开餐馆,周围尽洋人。从小洋阿姨顺带其上学,全班华人没几个,很快就和大家熟悉一起玩,后来还踢边锋呢,在国内绝不会踢球,父母都不是球迷,或者逼其画画学音乐。

有一次老师发现他有异样,悄悄走到他侧面,原来他一边看窗外的车一边素描。老师惊讶,平时不见画画,却出手不凡。

后来老师保荐他上了"天才学校"(国内应该是收费的业余兴趣学校吧)。

西方宽而重才,老师是会有发现好苗子而开心的。他的姐姐更优秀,小学就是校长助理(国内应当学生会长),在全洋人中老师看中人品和才干。大学本来志愿学医,老校长专信函学医漫长,可改国际金融,后来成了金融人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平民化培养模式,小孩不会孤独和发愁,父母不用费心吧。

孩子要有父母的陪伴,特别是在少年儿童时期。

不建议太小的年龄出国留学。

然后,回答低年龄段学生克服孤独感的办法。

年龄太小出国,容易被同化,而且时间很短就被同化。

这样的事,不容易克服,因为年龄小,经世不周,想家、孤独、在所难免,成年人也有这种孤独感,何况低年龄段的人,既然选择,就要承受孤独,一心学习,忘记孤独。

黑夜慢慢,怎能不孤独。

团队齐读、雇人陪读或结伴共读,皆可以消除孤独!

正常情况,想家是必然的,一开始不适应也是正常的,这取决于孩子的性格。有的孩子很快交到朋友,适应过程会很短,有的孩子内向,需要更长些的时间才能适应。

如果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去留学,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很重要,固定时间通,了解孩子的心境,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鼓励孩子结交朋友,引导孩子发现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

14岁以下的不会有孤独的感觉,14-18青春期躁动,孤独的感觉不会强烈(除非被团体排斥)18之后就可以自我排解。

题主说的如何克服孤独,除了交盆友之外没别的办法,首先就要克服语言关,有语言基础才可以交盆友,否则就会被团体排斥。

小留学生应该怎么克服孤独呢,小孩子的孤独来自于父母没有在身边,若是孩子那么小你就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那么也说明你的家境不错,那么父母就可以牺牲一个人,去陪读,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感觉到孤独,其他的都是白搭,小的时候陪伴来自于父母,青少年时来自于朋友,所以父母的陪伴才是克服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孤独。

如果有母亲陪读或者国外有关系非常好的亲朋好友照顾,建议小学毕业后可以去国外留学!这样做有二大优势一是小学毕业的小朋友,无论是中文的语言和语文水平都基本上可以应付了,不像很小出国或在国外出生的小朋友,还得去中文学校补习,费时又费力。

第二,去国外留学的学生,基本上其英文水平,还是无法与在当地出生的华人子弟相比,留学时间越长,英文水平提高的越好,所以说,在已基本上打好中文水平的基础上,早一点出国留学,也有其特殊的优势!

如果国外没有亲属或亲人陪读,建议还是起码高中毕业后再出国留学,以免劳民伤财还整天提心吊胆!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必担心国外亲属是不是真心实意意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孩子,只要资金到位,这个不是问题!

找一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就不会孤独了,孤独其实是一种很快成长的经历,学会孤独,我从小就喜欢孤独,孤独能让人很快的平静下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