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相互留学" 是一个热门的关键词,由于它触及到国际间的交换和文化交换。以下是关于这一关键词的相干信息解答

为什么各国互相留学不一样-为什么各国互相留学

1、 甚么是各国相互留学?

各国相互留学是指不同国家的学生到其他国家进行学习和交换的进程。这类交换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历,并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2、 各国相互留学的好处是甚么?

各国相互留学有很多好处,包括

- 增强国际视野留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从而取得更广阔的视野。

- 提高语言能力留学生可以通过与当地人交来往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益。

- 扩大人际关系留学生可以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这对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建设和职业发展都非常有帮助。

3、 如何申请各国相互留学?

申请各国相互留学通常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 年龄要求大多数国家的留学申请都有年龄限制,一般要求申请人年满18岁。

- 学术成绩一般来讲,申请留学的申请人需要有良好的学术成绩,这是录取的重要根据之一。

- 英语水平很多国家都要求申请人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这可能包括通过托福或雅思等考试的成绩。

4、 各国相互留学的风险有哪些?

虽然各国相互留学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风险,例如

- 文化冲击留学生可能会遇到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这需要他们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 生活压力在国外留学可能会面临生活的各种压力,如住宿、饮食、交通等问题。

- 学习挑战在异国他乡学习可能会面临学习上的挑战,包括语言障碍、课程内容的不同等。

各国相互留学是一个既有挑战又有机会的进程,需要留学生有足够的准备和决心去应对。

清政府为什么派的学生都怎么都到日本留学啊 ,还有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也为什么都是在日本啊

当时的留学生,有公派的,也有自费的。由于西洋各国路途遥远,路程耗费巨大,个人难以负担得起,所到西洋各国留学的大都是公派留学生。而留学日本则不同,日本与中国只是一海之隔,路途短暂,费用低微,而且日本学习西方文化技术比中国早,所以一时间,到日本留学成为高潮。在这些留学生中,有公派的,也不自费的,而且自费留学生人数比公派还要多。特别是当时的一些出身寒微、不满时局、立志学习西方文化技术以救国救民的爱国知识分子,日本成为他们自费留学的首选之地。 至于孙中山革命为什么在日本,就是因为日本留学生多的问题,而且很多革命者都在日本留学。

摘 要作为资源跨国流动的主要形式的留学自古即有,自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开展留学的主要目的包括通过留学生吸取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互相借鉴与复制各自的制度。在今天看来,这种适应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以知识吸取、制度复制与借鉴为主要特征的留学只是国际化的浅层目标。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为了各自的经济、政治、社会、安全等国家利益在全球范围内既进行紧密的合作,同时进行激烈的竞争。这就要求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不失时机地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吸引、分享、整合和配置包括学生、师资、技术、人才、资金等优质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和事业的改革开放,这是推行国际的深层目标。基于上述目标,文章以美国来华留学生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对美国有关法律和政策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美国来华留学生的真实需求,以期探索一条有利于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国际化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美国;来华留学生;国际化

近年来中国为加深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在做好出国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将其视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服务于国家外交大战略的高度。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也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部于2010年9月适时制定了新的《留学中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正式确定到2020年,接收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人,以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显然,这种迅猛发展势头为我们按照新的思维方式和国际规范对来华外国留学生进行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

部确定50万来华留学生这一总体规模符合实际情况。根据部公布的资料,2009年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总数已达23.8万余人。对比“50万人”的目标,未来11年,来华留学生规模将翻一番,每年增加约7%。由于“计划”首次明确把在全国中小学就读的外国小留学生也包括在内,根据近年的发展趋势,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似乎并不大。而“计划”中规定接受高等学历的留学生要达到15万人(2009年为93450人)将是任务的关键和难点。

笔者认为,在关注规模效应的同时,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改革来华留学生体制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中国高等。同时,也应从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和优化来华留学生的类别结构、学科结构、层次结构、地区结构、生源结构、国别结构等构成比例。

一、存在问题

(一)外国来华留学生的统计标准与国际不接轨

为应对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中国鼓励高等院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增多的外国学生争相来中国留学,中国已从一个留学生输出国转变为留学生的主要接受国之一。

从表1中可看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并不相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中国2008年接受来华留学生51038人,位列全球招收外国留学生数量排行榜第12位。而我国政府公布的同年来华留学生总数则高达223499人。根据这个数字,中国2008年的排名可大幅度上升至第5位。显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留学生的定义、标准以及统计的方法与我国并不相同。

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原主编本·维尔代夫斯基(Ben Wildavsky)的研究解释了这一区别。本·维尔代夫斯基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国际留学生的统计数据只包括注册一年以上学习的留学生,这与美国的统计方法类似。鉴于美国采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类似的统计方式,本文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方法,以更好地比较中、美两国接受外国留学生与学者情况的图表(见表2与图1)①。

表2将中、美两国对各自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与学者进行了分类与定义。美国将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与学者分别归纳为外国留学生、外国学者和英语强化班学生三大类;而中国的分类较为复杂,主要分为学历生和非学历生两大类,同时又将非学历生细分为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语言进修生和短期留学生四小类。从两国对来本国留学的各类学生和学者的定义表述中,大致可作如下判断

①美国的外国留学生 ≈ 中国的学历留学生;②美国的外国学者 ≈ 中国的高级进修生与普通进修生;③美国的英语强化班学生 ≈ 中国的语言进修生与短期留学生。

(二)中美两国接收外国留学生规模、结构与对比

根据以上的分类,可以较为客观地分析和比较中、美两国各自接收外国留学生和学者的规模、结构与差距等数据(见图1)②。

图1列出了中美两国公布的各自接收外国留学生与学者的最新数据。美国列出的数据包含2009-2010学年在美国学习和进修的外国留学生与学者,中国列出的数据则是2009年度在中国学习和进修的外国留学生与学者数量。

美国2009-2010学年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与学者总数为863687人,中国2009年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与学者总数为238814人,后者为前者的27.7%。美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是690923人,中国的学历生是93450人,后者为前者的13.5%。美国接收的外国学者是115098人,中国接收的高级进修生与普通进修生共为7995人,后者为前者的6.9%。美国接收的英语强化班学生是57666人,中国接收的语言进修生与短期留学生共为134736人,后者远远超过前者,是前者的2.3倍。详细数据分析与对比,见表3③。

在中美两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和学者的各自构成比例方面,表3数据显示两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美国的正规外国留学生占本国留学生总数的80%,而中国相对应的外国学历生占本国留学生总数的39.1%;美国的外国学者占13.3%,中国相对应的高级进修生与普通进修生仅占3.4%;美国的英语强化班学生仅占6.7%,而中国相对应的语言进修生与短期留学生却高达56.4%。除在语言强化班指标上大幅度低于中国外,美国在接收外国留学生与学者的大部分指标,包括总体规模、各类别规模及构成比例均高于中国,尤其是在注册的长期外国留学生和高端的外国学者两个指标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