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卡尔加留学要准备甚么" 关键词相干的解答

去卡尔加留学要准备什么材料-去卡尔加留学要准备什么

1、 准备材料需要提供申请表、成绩单、语言成绩证明等文件。具体的准备材料请参考学校的官方网站。

2、 了解学校信息包括学费、课程设置、住宿情况、校园生活等,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或联系学校的招生办公室获得相干信息。

3、 申请签证根据目的地国家的要求,可能需要提供护照、签证申请表格、保险证明等文件。具体要求可以咨询目的国的使领馆或签证中心。

4、 购买机票和住宿根据学校提供的住宿信息,提早预订好适合的住宿地点。同时,也能够提早购买机票,以免高峰期间的价格上涨。

5. 携带必要的物品包括衣物、个人用品、学习工具等。如果有特别的食品需求,也需要提早准备好。

6、 熟习当地文化在动身前,了解目的地国家的文化风俗和法律制度,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7、 健康检查如果计划在目的地停留超过6个月,建议进行健康检查并获得必要的疫苗接种证明。

8、 银行账户开设如果打算在国外使用银行卡,需要在当地开设一个银行账户。可以提早在中国的银行开立海外账户,或选择在目的地国家直接开设。

9、 学习语言如果母语不是英语,可能需要斟酌学习目的地国家的语言。可以在出国前通过在线课程或面授课程学习。

10、 资金准备出国留学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需要提早计划好自己的资金来源,并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学费、生活费和其他费用。

沉茶 张翎

张翎出版的著作和在刊物上发表的作品。

今年第一期《江南》杂志,在杭州的报亭投放了1000册,两天就销售一空。爱好期刊的读者发现,《江南》改版了,面目一新,力图打造“大江南”,第一期封面上是端庄隽永的水墨意境,而内页里则推出了一批重量级作品。其中,领衔短篇小说专栏的是温籍海外女作家张翎,现旅居加拿大。

专栏刊登了张翎的《母亲》、《遭遇撒米娜》、《沉茶》三篇小说与一篇对她小说的评论《水做的女儿》。《母亲》写国内的母亲来加拿大多伦多探望儿子,由此发生的两代人的故事。《遭遇撒米娜》写的是海外华人医生“我”遭遇到前妻的女室友撒米娜,调皮的印度女子撒米娜如同裹着一层透明的莎丽,展现出她生命里的风华与眷爱。《沉茶》讲述一家茶室老板娘在与一位男茶客的聊天里,得知后者一段热辣的爱情经历。

第一次见张翎,是在多伦多城边上的一个绿山坡。张翎从她的诊所里风一样地旋出来,穿着一身水蓝的长衣裙,我就蓦然想到水了。后来几次见她,身上的颜色总是鲜亮而单纯,清爽间漫溢着水的柔和。我想她是爱水的了,果然书里就离不开水,除了早年母亲河畔的频频痴望,笔底下就算是到了海外的阡陌城堡,也还是蘸着些水汽,就是写人,无论工笔或写意,总让我觉得有几分潮起潮落的湿润。都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张翎,这个祖籍温州、跃然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的寒窗里跳出的女子,骨子里除了水汽还有天然的淑气,水的灵动温婉再有书卷的明慧清丽,那真是女人见了也要倾心的风雅。

加拿大,中国新移民的一方沃土,跋涉过千山万水的张翎,像一个不肯落俗的凌波仙子,飘然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海岸。这个时候,她发现终于能超然地回首那如烟的往事,能坦然地亲吻那故乡热土的一草一木,她生命里所有的无垠幻想如今都化作了文字的激情,她才明白原来冥冥中命运的移植就是为了完成这幻想的使命。

一路走来的张翎,寂寞而坚定,孤独却欢欣,默然前行中听掌声从远方响起。她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1988年获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英国文学硕士,1993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听力康复学硕士,尔后成为多伦多一家听力诊所的医师。这中间十多年移民沧桑,此中甘苦唯有她心知。张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执笔小说创作,首部长篇《望月》即出手不凡,让她在海外文名鹊起。之后有中篇《江南篇》、《寻》、《丁香街》、《花事了》、《梦里不知身是客》等;短篇则有《警探理查逊》、《团圆》、《盲约》、《女人四十》、《瓶》等。《交错的彼岸》是她的第二部长篇,可谓厚积薄发,文坛为之侧目的又一个里程碑。

2003年,张翎再推出她的第三部长篇《邮购新娘》,奠定她实力派一线小说家的海外地位。

再看张翎,一个神秘又透明的女人,神秘是她的文字,透明是她的做人。清丽端庄的外表掩藏着的却是她灵魂深处无尽悠远的悲凉。多思善感的心使她超乎常人地体味了情感生命所赋予的悲欢离合,交织在身心的千重渴望于是衍变成文字的慰藉和宣泄,生命中所遭遇的身心灾难又使她在重生后加速地在文字里跋涉。她的心里显然有无法言喻的“痛”,她把“写作”比喻为“飞翔”,她说“飞是一种伤痛,落地也是一种伤痛”,但她感激这种“伤痛”,因为“伤痛给了我们活着的感觉”,由此,她把人的有限生命的尝试转换成了创作的无限体验。

在北美的新移民文坛,历史沧变,时空转换,二十年来,斑驳的异乡故事如雨后春笋,但是,情感的焦躁总流露在文字的粗粝急迫,真正风格稳健的作品并不多见。读张翎的小说,迎面而来的是一种遥远的冷静,是距离感的清凉,像是一个尘外的人娓娓诉说着尘内的故事。从《望月》里的上海金家大小姐走进多伦多的油腻中餐厅,到《交错的彼岸》中那源于温州城里说不清道不白的爱恨情仇,再到《邮购新娘》里那一曲波澜跌宕的“乱世佳人”的红尘交响,其中穿插的缘起缘灭、情生情绝,张翎是刻意地铺远了纸、举高了笔,再融进她生来的女性坚忍与宽怀,把这个时代风雨交加的异域故事写得如此辽远,如此具有《红楼》遗风,让暑热的北美文坛顿时有了秋的纯熟和清爽。

中国的小说家多善写史,忧患苦难,讽世讥时,当代作家中的男性尤长慷慨悲歌。女儿家张翎写春秋,用的却是温婉的曲笔威震江南的金三元绸布庄竟在小丫头阿九的智慧下延续了香火,这个鼎力抵挡着历史风雨的小女人却再也无力挽救她的“孩子们”的命运,历史的车轮不仅碾碎了阿九,也碾过了她的“飞云”,更碾灭了下一代“蕙宁”的心。悲伤的故事太多,人性被剥离成碎片,但谁又能抗得了命运呢?这命运就是历史。人是这样的渺小,碾在尘里,张翎只是小心地剥给我们看那蒙在土里的几瓣清香。张翎写史,总有些不同寻常的心平气和,她从不控诉,更无显山露水的批判,至多是些怜惜,少许无奈,淡笔写来,却是丝丝震撼,把个时代的“风云录”纳在绣枕之上,看去玲珑,囊里却惊涛骇浪,堪为女作家春秋史笔的奇韵。

乍看《邮购新娘》,通俗的书名好像是在讲一个娱乐的婚恋故事。张翎的手段是让读者踩着轻松的悬念而入,在不可抵挡的诱惑中陷入她精心设置的人生迷宫之中。一个在“邮购”中诞生的“新娘”,牵引出红尘内外千种尘缘、万般风情,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意外”却在不经意的“必然”中发生,又在迷离的忧伤中淡淡地散去。掩映在多伦多闹市区的一个叫“思凡”的咖啡馆,隐藏着一个叫林颉明的男人不为人知的故事。红尘的偶然使他结束了自己还未能展现温情的婚姻,由此而开始了“邮购新娘”的漫漫旅程。于是,在遥远的中国南方,出现了一个叫“江涓涓”的女子。在这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女子身上,除了她自己欲说还休的故事,由此而引出了她的母亲竹影风雨如磐的情爱历程,更有竹影的母亲———一个越剧名旦缱绻悲凉的人生。滚滚红尘中,江涓涓和林颉明的见面却并不是真正的尘缘,郁闷挣扎的江涓涓走近了威尔逊牧师的身边,在这里,一个关于两代西方传教士的故事开始演绎。令人悲怆的是,主人公在无望的结局里黯然返国,却未能料到,又一个意外的情缘由此才真正开始。

作为北美文坛百万多字的资深作家,张翎的目光从未游离过“乡土”,但她绝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乡土作家”,她的精神骨髓里有张爱玲的生命无常和人世的荒凉,文字里有《红楼梦》的心平气和,浓郁的审美情趣里充分洋溢着“海派文化”的积蕴内涵,人格力量的最后才是温州人打拼的性格倔傲。中国文坛的“海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吐故纳新,磨砺出一代一代纤柔婉约的作家,正犹如那一茬又一茬落地的麦子。张翎的可贵则在于她努力建构一种阴柔婉约的女性叙述方式,但却始终保留了小城人生性俱来的淳朴和对人世间深深的眷爱,这种“爱”的力量又使她与张爱玲的“冷眼”严格地区分了开来。

都说巫山云雨,盼望沧海之水,张翎,正是我们的文坛望断秋水的作家。(本文作者为海外华文评论家,全文有删节)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