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去南方留学"这个关键词多是指中国宋朝著名文学家柳永,他曾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前往南方地区求学和生活。根据史书记载,柳永在南宋时期曾屡次前往江南地区,特别是在苏州、杭州等地学习诗词创作,并与当地的文人墨客交往,逐步构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

柳永为什么受欢迎-柳永为什么去南方留学

在南方留学期间,柳永也结交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文学艺术,相互商讨诗文,共同进步。这些经历对柳永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使他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名誉。

因此,可以说,柳永的南方留学经历是他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他的文学事业有侧重大的推动作用。

雨霖铃 柳永 的背景故事是什么

写作背景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柳永是何人

柳永

柳永(987?-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风流才子柳永的沉沦

评说柳永,不管你怎样看待,也得承认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风流才子。李白有才气,苏轼也风流。若要也才子,也风流,且把才气与风流玩得出云入画,游刃有余。恐怕李白与苏轼是难以望及柳永的项背。

柳永不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楼妓女的铁哥,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不修边幅的小丑,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

想起柳永,自然会想起那流传千古的佳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仿佛看到江南秋色如染,烟柳画桥下水天一色。风帘翠幕里十万人家。重湖映青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云树绕堤沙,有兰舟催发。斜阳里,寒蝉凄切。满腔离愁的柳永正对着前来送行的两三个姑娘惜惜话别。泪眼看着泪眼,柳永低吟长诉“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地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写得漂亮极致,情抒得极致漂亮。柳永的笔头流淌着阳光、春雨、丹青。他描绘的江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有味,让身处江南的才子也心驰神往。柳永的心头有天真稚气,柔情似水,激情似火。平仄声里,如杜鹃啼血,如秋雨打萍,溅得宋词好婉约。

也许是应了“文章憎命达”的条律,柳永的一生太倒霉。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姿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落榜了,不好好反思自己,却要说皇帝没有发现自己,政府遗漏了贤才。明明是一介布衣,偏偏要说自己是才子词人,是没有穿官袍的高官。特别让当局难以容忍的是的一句话“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年轻人真有些狂。自己落了榜,不知丢人伤面子,还故作清高,换什么“浅斟低唱”。

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落榜后的后生写了几句调皮的诗句本没有什么。问题是你不是一般的后生,你是柳永,你柳永的词凡是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歌,就有人吟。柳永不知自己的名字和词作已经覆盖了远近的市井巷陌,楼堂馆所;不知道那带有磁性的词句和清新的韵律已经征服了天下的歌迷和追星族。更不知道,在某些阴暗的角落,有人在窥视他的行迹,有人在分拆他词作中的不安定因素。几本关于柳词的书~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者,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 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对手太强大了。被除名的柳永咽泪装欢,玩世不恭地扛着“奉旨填词”的御批招牌,浪迹江湖。深入歌楼舞场,堂而皇之地贯彻落实仁宗的圣旨,夜以继日地“浅斟低唱”。这一招,也够毒。他玩得皇帝羞辱难堪,喘不过气。

“奉旨填词”的柳永,玩着御批的“浅斟低唱”,竟反打正着的玩成了走红的大腕级巨星,玩出了响当当的名牌效应。最难得的是,歌舞场的辛酸和旅途的风雨成就了柳永的不朽和宋词的辉煌,奠基了他独树一帜的悲壮人生。这是柳永的大幸,更是中国文学的大幸。

秦楼楚馆,舞女歌伎,是个很资深又很敏感的话题。达官显贵,正人君子们凭着权势纸醉金迷在秦楼楚馆,醉生梦死在舞女歌伎群中。因为权力,这一切都是合法的,应该的。可转过身,回到殿堂、公馆,穿上官袍,带上乌纱,他们又以传统道德守护者的身份,污蔑,漫骂自己曾经作践过、蹂躏过的舞女歌伎,以显自己的文明儒雅,正人君子。柳永不同,也可能惟有柳永不同。他以善良、真挚的同情心体察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妇女,他放下傲视权贵的“白衣卿相”的架子,以心换心,和舞女歌伎做朋友,以满腔的真情温暖那些冷冰冰的心、滴血的灵魂。在世人泼满污水的地方,柳永看到了大宋王朝骨子里的污浊,看到崇高掩盖下的卑鄙。最肮脏,最卑鄙的地方,不是秦楼楚馆,而是富丽堂皇的宫殿。

直面生活,柳永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口无遮拦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在《昼夜乐》中写到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凭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御街行》有句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唯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凤梧桐》写到独倚危楼风细细,望及离愁,黯黯生无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会得凭栏意,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

……

真情,真爱,真词,真男人。

敢写,敢唱,敢为,敢叛逆。

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甜甜蜜蜜切切绵绵,难得的真情,传奇般的故事。在那充满着污浊,虚伪,欺骗,残暴的社会里,莫要说柳永为舞女歌伎们写词写曲,他们就是热烈地拥抱,疯狂地相爱,也是崇高的,清洁的,灿烂的。要说这就是柳永的沉沦,那么,这种沉沦太美了,太精彩了。它足使天下那些在权势和金钱的床单上进行的男欢女爱黯然失色。

“正人君子”们骂柳永沉沦,是因为柳永爱烟花巷。那么“正人君子”们真的就没有去过烟花巷吗?他们又是何等的德行,何等的禽兽。确实也有没去过烟花巷的正人君子。那么,他们在烟花巷之外就没有干过烟花巷的事吗?或者说,他们灵魂深处就没有对烟花巷的向往吗?有几个“正人君子”敢说不。

是清是浊,是黑是白,问题不在事情的本身,关键是要看是谁所为。权势,是权势者的魔杖,它可指鹿为马,可化腐朽为神奇。它对绝大多数的男人和女人都有着强大的诱惑力。凭柳永的智慧和才华,完全可以为自己争得一些权势和名利。可犯傻的柳永就是不开窍,偏偏背离权势而亲近下层的歌女舞伎。

藐视权贵的大诗人李白,灵魂深处太想当官了。在《与韩荆州书》中肉麻地写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拍马拍到如此精湛和富有艺术色彩,真是非李白莫属了。后来跟着永王邻起事,差点丢了诗人的命。诗圣杜甫,看起来老实巴交,心里也非常想当官。冒着安史之乱的枪林弹雨,穿着麻鞋,跋涉几百里,追赶逃难的唐玄宗,其忠实,其理想可见一斑。就是高傲的王维先生,虽栖身终南山,心却在长安城中,时刻窥视着吏部的动静。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曲线的官场捷径。也清高,也实惠,也不用行贿。牛耳级的诗人,文人,端着酒杯,挥起笔墨,慷慨激昂地蔑视权贵,骄傲清高得像云中的白鹤,把世人玩的高山仰之,眼花缭乱,称仙称圣。压根看不到仙们圣们六根未净,抵不住权势名利的诱惑,砸不烂世俗红尘的枷锁,割舍不了长在自己心头角落里的毒瘤赘疣。铿锵而清高的言词下潜藏着比普通老百姓更大的官瘾和对权势的贪婪。

应该承认,屡试屡败的柳永也无法结扎了自己对仕途的向往之情。与李白、杜甫的执着卖力,完全彻底地愿意搭着性命而献身官场的状态相比,柳永本能的“向往之情”也就微不足道了。在名利的试金石前、李白、杜甫、王维、韩愈等一流的,口碑很好的大师、大家们绝对输给了沉沦者——柳永。

对官场自作多情,千方百计想挤进官场的文人,若不脱胎换骨地去无耻,去污浊,是很难与官人为伍的,也很难登上自己的理想之舟。一厢情愿地想当官的李白,官没当上,反而被流放夜郎。人死后,身边连一个处理后事的人都没有,够凄凉,够惨。终生效忠于朝廷,任劳任怨的杜甫最后竟死在一叶小船上,够可怜,够悲。而远离官场的柳永,虽无儿无女,却死在市民百姓和歌女们断肠的哭声中。歌女们把柳永的丧事办得很隆重,也很气派。为了纪念柳永,每年逢柳永的忌日,歌女们还要集中在一起召开“吊柳会”。柳永的死,虽没有人说他重如泰山,却是难得的幸福和温馨。风流才子,生生死死都风流。

千百年来,敢如此沉沦的惟有柳永,沉沦到如此精彩的也只有柳永。

几本关于柳词的书~:

《乐章集校注》薛瑞生校注1994年中华书局出版

繁体竖版的,个人认为是所有柳词里的一本~2002年重印了一版

一般书店里就能买到北京的朋友不妨去第三级看看

《柳永词新释辑评》2005年中国书店出版

注释很全面,有详细讲解和辑评也是很好的一种

《柳永词选》2005年中华书局出版

选词不多,只有一百余首,但注释和讲解很好,封面很朴实

适合对宋词普遍热爱的朋友

《柳永》赵长征 2006年10月五洲传播出版社

装潢很华丽,带插图,选词极少,在二十余首左右

《柳永集》孙光贵,徐静校 注 2003年岳麓书社

选词尚可,蓝色封面,但注释与讲解感觉一般

研究和极其喜爱柳永的朋友,建议买《乐章集校注》,有一定收藏价值

对柳永抱有好感的朋友,建议《柳永词选》,是柳词的代表作

柳永的感情谢文英等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他改名柳三变,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雨霖铃①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都门帐饮③无绪, 留恋处,④兰舟摧发。

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对酒当歌,(5)强乐还无味。

(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人憔悴。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柳词内容有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八声甘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道出了居无定处,四海漂泊的乡思愁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夜半乐》)和“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八声甘州》)中主人公颓唐的心情将秋日景象涂抹上浓重的阴影。词人的离愁别绪与冷落清秋的景物相互交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

宋词自柳永起开始作容纳内容更多的慢词,这为小令之外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柳词善以铺叙的手法说物言情。大量吸收口语,是柳词表达富于变化的内容时的一种手段。

柳永

--------------------------------------------------------------------------------

12/19/2003/15:24华夏经纬网

人物评传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佑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的浪子,成为致力于词作的“才子词人”。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股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

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著有《乐章集》,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八声甘州》、《望海潮》等。柳永生平散见张宗橚《词林纪事》和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等。

传世名篇

雨霖铃

题解

见《乐章集》。相传作于作者科场失意、宦游南方,与所欢者离别之时,主写别情。《雨霖铃》,词牌名。唐玄宗时,属教坊大曲,宋代另制新曲,用作词牌。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凤栖梧

题解

见《乐章集》。《凤栖梧》为《蝶恋花》之别称。此词系怀人之作。

原文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卜算子慢

题解

此词写悲秋伤人,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原文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定风波

题解

见《乐章集》。此词以浅俗语言,抒写坦率爱情。闺中少妇独居,闲情难耐,而欲与丈夫厮守。感情浓烈,波澜有折。

原文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信无个。

是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阴虚过。

望海潮

题解

见《乐章集》。相传此词为求见孙何而作。柳永与孙何为布衣交,孙官居两浙转运史,驻节杭州,门禁甚严。柳永功名失意,流浪江湖,欲见孙何而无由,乃作《望海潮》词,丐歌妓在宴会上献唱以达孙何,孙何即日迎柳永与宴。

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

题解

见《乐章集》。此词抒发思乡怀人之情。《八声甘州》,词牌名。《词谱》卷二十五“按此调前后段八韵,故名八声,乃慢词也。”此词牌又名《甘州》、《萧萧雨》等。

原文

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篇文章不错

读柳永

梁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

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

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

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

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

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音讯。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

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

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

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

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

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

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

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

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

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

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

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

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

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

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

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

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说我考不上官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

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是一个在背

处发的小牢骚,但是他也没有想一想你怎么敢用你最拿手的歌词来发牢骚呢,他这

时或许还不知道自己歌词的分量。它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已经征服了所有的

歌迷,覆盖了所有的官家的和民间的歌舞晚会,“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这使我

想起“文化革命”中大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被打成“黑帮”,被逼写检查。但是他写

出去的检查大字报,总是浆糊未干就被人偷去,这检查总是交代不了。柳永这首牢

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

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被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

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

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他终

日出入歌馆妓楼,交了许多歌妓朋友,许多歌妓因他的词而走红。她们真诚地爱护

他,给他吃,给他住,还给他发稿费。你想他一介穷书生流落京城有什么生活来源

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

事民间创作。他是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

17年,直到他终于在4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

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

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消魂烁骨,化作一

团烂泥。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成语言脱颖而出。

锥子装在衣袋里总要露出尖来。宋仁宗嫌柳永这把锥子不好,“啪”的一声从皇宫

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层,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闪亮的锥尖,这真应了柳永自

己的那句话“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寒酸的衣服裹着闪光的才华。有才还

得有志,多少人进了红粉堆里也就把才沤了粪。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

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

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

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

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市井这块沃土

堆拥着他,托举着他,他像田禾见了水肥一样拼命地疯长,淋漓酣畅地发挥着自己

的才华。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

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

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

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

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

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

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比如这首已传唱900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

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

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

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

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

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

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

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

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

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

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

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

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

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

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

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

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

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

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

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

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

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

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

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

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

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

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

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

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

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

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

大无小,贵贱无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

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