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国圈子"指留学生所处的社交圈子,包括同学、朋友、导师等。在出国圈子中,有一些独特的辞汇和表达方式,被称为“出国圈子黑话”。

海外留学生什么意思-海外留学圈黑话什么意思

2、 "留学黑话"是指在留学圈内使用的特殊语言和表达方式。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通常由留学生自己创造,用来更好地描写他们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 举例比如,“emmm”是留学生常常使用的网络用语,意思是“恩,好吧”。还有“囧”,指的是为难或困惑的表情;“皮一下就死”,则是形容人过于爱出风头而容易被打击。

大学院校中的“双非”指的是什么?

来源燃次元

2022年,毕业生求职有多卷?

《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其中硕士、本科、大专的毕业生签约率分别为20.6%、15.3%、14.7%。

在这1000万的高校毕业生中,近9成为“双非”毕业生。(“双非”原指既非“985”也非“211”的高校,在首批国家“双一流”高校名单公布后,一般也指非世界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高校建设学科)于是,这些“双非”毕业生在求职之路上面临的压力,则是卷上加卷。

竞争者方面,“双非”毕业生们前有“985”、“211”的夹击,后有海外顶尖学府毕业生的追赶,可谓“腹背受敌”。

山东某“双非”本科应届生小唐告诉燃财经,“上个月我在北京一个70人左右的初创公司面试,老板是清华的,HR是北京理工大学的,面试我的组长则是纽约留学回来的。据说公司技术组做测试的有清华的,有硅谷留学回来的。面试的时候我脑子都是混的,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地想,北京求职都卷到这个地步了嘛?”

竞争不占优势的背后,是招聘环境的愈加“恶劣”。

今年以来,互联网大厂对外开放的岗位缩减。疫情反复之下,民营中小企业也不敢大肆扩招,甚至部分国企也在缩紧应届生的招聘名额。

北京某医药国企的HR负责人告诉燃财经,“我们公司今年大幅度缩减了招聘的headcount,部门发过来的招聘需求,大多需要三年左右的工作经验,接受应届生的岗位少之又少。现在公司对于人才培养的成本非常看重。”

位于沈阳的独立创业者张先生则告诉燃财经,今年公司大幅缩减了招聘应届生的数量。“像我们这种腰部企业,是‘双非’应届生最喜欢的。我们门槛相对低,但是在行业里也小有名气,进来工作个一两年,既可以刷工作经验,又可以积累圈内人脉,是个不错的跳板。”

资深HR郭晶晶告诉燃财经,“虽然985、211、TOP100海外学校这些很少会是公司的硬性条件,但是高校背景肯定是人事选择人力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以前,应届生的headcount给的多,一些实习经验丰富、面试表现突出的‘双非’毕业生也会有收到知名企业的offer。但这两年,尤其是今年,整体招聘局势不景气,很多HR一看学校不是知名院校,连候选人的简历都不会读下去。”

山东的小李就是众多被“略过“简历的“双非”毕业生之一。两年前,因听从家里人的安排,小李休学入伍。原本家里人的计划是,希望小李退伍回来完成学业,然后在老家找一个体制内的工作。

但年轻的小李更向往“外面”的世界。“我今年就要毕业了,因为实在不想待在老家,便开始疯狂投简历。目前我已经在某招聘App上投了600多份简历,但一个面试都没有收到。”石沉大海之后,小李准备全力考研。“可能对于‘双非’本科生来说,不考研就真的等于‘失业’吧。”

同是应届生的杨凡也有这样的苦恼,不过不同的是,杨凡已经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只是研究生的院校也是一个“双非”学校,而致力于去上市金融企业做研究员的杨凡则在求职中屡屡碰壁。

“碰壁”的还有海外非一流大学毕业的研究生阿俊。今年回国的阿俊,给自己设立的求职初始目标为金融行业。但在屡试屡败并不断降低要求与妥协的过程中,阿俊明白,“非世界一流大学的留学生,哪里还能被称为‘海归’。”

身为“双非”毕业生,面试的压力和困难固然存在,但这并不代表名气企业和热门岗位就与他们无关。

同为“双非”毕业生的曾静就靠着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厂,并在大厂中一路“打拼”,在职业生涯不断上升的同时,出了一套职场“生存手册”。

眼高手低“海归派”

国内求职半年未果

阿俊 2021年毕业

2014年,阿俊考入了天津一所“双非”大学,但无论是专业还是学校他自己都不太满意。学校一般,专业冷门,还未进入大学校园的阿俊就已经开始焦虑很难在毕业后找到满意的工作。

几乎同时,阿俊观察到了留学归国生享受到的“红利”。“2014年左右,有一批出国留学的90后陆续回国。那个时候国内企业和海外留学之间的信息差比较大,留学生很容易吃到’红利‘。”

阿俊告诉燃财经,记忆中,彼时,一些非知名院校的留学生都比国内重点大学的学生更好找工作。再加上看到了父母朋友的儿女留学回来轻松就能进上市公司后,阿俊坦白道,“我当时就认定海外求学会是我学历‘翻身’的好机会,所以几乎在大学报道的同时,我就开始为留学做准备。”

阿俊花了大概半年的时间来刷托福成绩。但基于英语底子太薄又很着急出去,并没有刷出很高的成绩,最终只能选择加州的一所州立大学。尽管学校排名不是很靠前,但当时阿俊坚信留学生肯定会比国内一般的学校吃香,还是满怀信心地出发了。

2015年8月,进入加州州立大学的阿俊改修了金融分析来完成四年的大学生活。“当时我认为金融是最热门、最容易就业,也是收入最高的专业之一。”

2020年夏天,本科毕业的阿俊计划继续深造。但因为本科院校的排名一般,再加上自身成绩也没有很突出,阿俊在研究生的院校选择上并没有太多的选项。最终,也只能进入了一家不太靠前的学校开始了研究生的生活。

阿俊表示,本科毕业后也有考虑直接进入职场,但金融行业不论是甲方(比如证券公司)还是乙方(比如咨询公司)对学历的要求都很高,便果断打消了立即工作的念头。

今年年初,拿到美国佩斯大学金融分析专业硕士毕业证书的阿俊回国后,正式开始了求职之路。只不过这条路和阿俊想的截然不同。

“我回国后并没有很了解国内的就业环境,再加上又对‘海归’有着莫名的自信,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抱了很高的期待。如,只想进上市的金融公司或者大型央企、国企的投资部等;希望能够享受落户政策,在北京拿到户口。”

实际上,阿俊2021年秋天便开始求职。“毕业前几个月我就开始在目标公司的官网上寻找职位并且投递简历。”阿俊告诉燃财经,尽管当时都没有得到回复,但因为觉得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又是断断续续的在投简历,就没有太当回事儿。

事与愿违。

到了今年3月份,仍然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阿俊开始着急,并逐渐了解了国内残酷的就业市场。“因海外留学不能合法打工的关系,我只有在一个学期课程的要求下,有过非常短暂的实习经验。”阿俊如实表示,而在国内完成学业的同龄人,基本都会从大三甚至大二就开始在大厂、国企等公司实习,优势很大。

认清现实后,阿俊开始降低自己的就业标准,在把落户从必要条件中摘除的同时,开始了“海投”策略。除此之外,阿俊还找了一些工作在北京互联网大厂的朋友帮忙内推。

终于,阿俊收到了他的第一份面试通知,一家规模很大的投资公司。经过两轮面试的阿俊被公司告知落选了。进一步追问原因后,对方直言“资历不符”。

这样充满希望却又极度失望的经历阿俊经历了十几次。阿俊粗略统计,他投出了近千份的简历,共收到了6次头部投资公司的面试邀约,还有十余次小公司的邀请,但最终都没有谈拢。没有谈拢的原因除了客观的“学历不符”,还有阿俊主观意识的“眼高手低”。

“小公司我看不上,大公司看不上我。”阿俊苦笑道。

在与前辈们交流后,阿俊才恍然大悟,目前国内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国内对海外信息逐渐缩小的信息差,让非一流大学的“海归派”优势全无。换言之,还不如那些在国内狂刷经验值和积累人脉的同龄人。

如今,归国半年的阿俊依旧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 但他对未来充满信息与追求,并坚持要从事金融行业相关工作。

“就当我早一点经受了社会的毒打吧。”对于这一段找工作的经历,阿俊直言,“如果本科的时候,我没有侥幸地认为只要留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如果我能再多花一些时间选一个更好的院校,或者是在四年的时间里修得更高的学分,那我现在的选择也许能更多一些。”

双非硕士进明星企业

难于上青天

杨凡 2022年应届生

和阿俊一样同为“双非”应届生的还有杨凡。但与阿俊不同,杨凡是典型的国内“双非”大学毕业的硕士。尽管杨凡在校期间原意多花一些时间在修更高的学分与积累更丰富的实践经历上,可面对热门的岗位,杨凡还是没有“成功上岸”。

“本来提升学历是为了进大厂或者明星企业,但现在发现,企业宁愿招985的本科生,也不要一个‘双非’硕士。”作为2022年应届硕士毕业生,杨凡向燃财经表示,今年的求职之路远比预期的难很多。

燃财经了解到,大学修的是医药研发的杨凡,一直想进大型投资公司,从事医药投资研究员的相关工作。而大学期间,杨凡就早已关注到,无论是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大厂,还是大型投资企业,研究生已成为了基本要求。

为了能够走上自己规划的职业生涯,2019年杨凡考取了某双非学校的医药学研究生。“我不是没有想过修一个名校的研究生,但基于经济和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压力,最终还是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的双非院校。”

杨凡告诉燃财经,因为知道起点较低,便在研究生期间疯狂“补课”。“我在研一的时候就一次性考过了证券从业资格证和基金从业资格证,并阅读了大量医药投资圈的书籍和研报,不断提升自己对行业的认知和了解。”

当然,杨凡的努力不止停留在理论层面。燃财经了解到,杨凡从研三开始关注学校官网发布的校园招聘相关信息,之后又会从各大招聘App上搜索适合自己跌岗位。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着简历,并带着简历出没于各大投资企业的校招宣讲会。

一腔热血的杨凡很快发现,投出去的简历纷纷石沉大海。“我在很多宣讲会上,和大厂或名企的HR确认岗位需求和学历要求,对方均表示只要是有医药学等理工科背景,本科以上学历即可。可我明明学历、专业、技能都符合要求,可连一次面试的机会都没得到。”

即便如此,杨凡依旧没有放弃。

在专注于找工作的过程中,杨凡看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某头部国有投资公司的招聘信息。

为了能够得到面试机会,杨凡在校园招聘前很久就开始做起了准备。除了找有经验的学长做了面试预演,还特地根据岗位要求整理出一份详细的对照表。

但令杨凡万万没想到的是,招聘入口关闭没多久,就在自己以为还有机会参与面试而静静等待时,却在该企业官网上看到了公示的相关岗位的录取名单。

在和同时准备面试的小伙伴聊过之后,杨凡发现,自己所在的学校仅仅被录取了一个人,担任的还是比较边缘的设计岗位。而核心的投资相关岗位,就连同校金融专业的研究生,也没一个上榜。但杨凡却在公示的名单里,看到了几个来自985或211院校的本科毕业生。

“对于很多名企或大厂来说,尤其是在招聘核心岗位时,‘双非’毕业生,无论你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在海选简历的时候就已经被刷掉了。”杨凡表示,对于大企业来说,985、211不是硬性条件,也不会被写进招聘需求里,但却是存在于校招中既隐形又人人皆知的门槛。

也是这次简历投递经历,让杨凡改变了自己曾经的职业规划。不再执着于大企业后,杨凡很快便进入了一家小型投资公司,从事生物医药投资相关工作。

“虽然不是最心仪的公司,但好在还是心仪的岗位。现在,能找到一个自己愿意从事的行业已经十分幸运了。” 如今,谈起自己找工作的经历,杨凡显得淡然了很多。

苦练职业技能

“双非”也能进大厂

曾静 2019年毕业

极度内卷的当下,一身“本领”或许会被名校的光环击败,但只要够勤奋,即使“输”在起跑线,也还是可以后来居上。

曾静便是凭借苦练职业技能,从“双非”院校毕业后一路挺进大厂,并顺利升职加薪。

2019年,本科主修酒店管理的曾静在临近毕业时,在上海开始了实习生活。然而当时月薪只有1800元的她,生活过得异常拮据。尽管曾静深知自己和大厂之间的距离,但对大厂的向往还是让她勇敢迈出了第一步。

“我当时想,只要不在酒店干,干什么都可以。”曾静告诉燃财经,酒店管理不仅仅是工资低,工作内容重复性极强,可代替性更强,“总有一种谁都能干的‘危机感’。”

就这样,曾静辞掉了上海的实习工作,回到老家,一所新一线城市,开始了广投简历的日子。

据曾静回忆,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字节跳动驻扎到老家的分公司开启了招聘工作。“岗位多、工资相对较高,我疯狂投递了很多和电商相关的这位。”

很幸运,尽管字节也会看学历和院校,曾静决定从自己的优势入手,面试时讲起了自己做义工和全国各地旅游的经历,本来严肃的面试官也被她带起了兴趣,最终,凭借在校时参加辩论队练出的口才和反应能力,曾静还是得到了入职机会。

就在曾静以为成功入职就万事大吉时,新一轮的挑战再次开启。

据曾静介绍,新人期,字节有着淘汰制的新人,而和曾静一起参加的,除了985、211的毕业生,还包括从其他大厂转过来的职场老人。“无论是学历或是工作经验,我当时的直观感受就是没有任何优势。但我也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安慰自己,只要努力‘补课’,未必不能赢。”

就这样,曾静在下班后会额外付出大量时间,加速学习和吸收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不仅整理记录的“大厂黑话”密密麻麻记了一本子,而且的每一个案例她都会进行拆解再。

终于,曾静的付出得到了回应。

40人参与的,曾静和其他十几个人一起成为了“幸存者”,不少从大厂跳来的员工反而离开了。就这样,在平均月薪2000-3000元的老家,曾静拿到了字节开出的6000元的底薪,以及近乎三倍底薪的绩效工资。

即便已经留下,曾静依旧深知,在学历、工作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的时候,工作态度是她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而苦练技能则是她必须要做的事情。于是,字节“Always Day1 ”理念,则恰好满足了曾静的学习欲望。

就这样,在屡屡拿下超过老员工的高业绩后,“输在”起跑线的曾静迎来了升职。因为深知“双非”毕业生在招聘时的“劣势”,如今成为leader的曾静,在社招面试时,基本不会只关注学历。“综合素质和是否有自己的想法显然更重要。”

除了社招,遇到应届毕业的学弟学妹想要通过内推近字节,曾静也是能帮则帮。虽然曾静的内推基本均以失败收场。在偶然瞟到校招页面时,曾静发现,字节的发展越来越成熟,相应岗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像她这样专业不对岗、学历不亮眼的“双非”应届生,很难过得了学历初筛这一关。

“尤其从去年年底开始,各大互联网公司频频爆出裁员消息,‘进大厂’就变得更加困难。”曾静告诉燃财经,自己所在的电商部门也空了好几百个工位。“如果晚毕业几年,即便我能力很强,也很难进字节。”

“大厂也没有那么好,”曾静直言,厌倦了繁琐的审批流程和条条框框,她早已做好了随时可能离开的准备,开始摸索副业。

“让自己有竞争力,永远是最重要的。”

美国留学 留学海外就会得到幸福吗

美国的每个州都有独特的环境体验,美国留学生必须要会的“黑话”有哪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一般学生生活的美国英语术语男女同校

Co-ed 是男女同校的简称,由于广泛存在的性别多样性,如今在美国大学中使用较少的一个术语,但该词指的是允许男学生和女学生参加的项目或学校。

学院/学校

美国大学通常被称为学院或学校,而不是大学。这意味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方式略有不同。它去了;学前班(或 Pre-K)、幼儿园、小学、初中或初中、高中,最后是大学。

宿舍

宿舍是您在美国学习期间最有可能居住的地方。宿舍的缩写,在美国英语中,宿舍相当于英国所谓的“宿舍”或“宿舍”,它可以容纳许多一年级学生和大一学生。你的宿舍房间,又名你的卧室,将设在你的宿舍。

足球

根据您的原籍国,足球对您的意义可能与在美国大学中完全不同。在美国,football 用来表示美式橄榄球(带头盔、紧身裤和大肩膀的那种),soccer 用来表示另一种类型的橄榄球(有两个网、没有接触和一个球)那是踢而不是扔)。

兄弟会

无论您是否想加入其中,如果您计划在美国学习,您很可能会非常了解兄弟会。这些兄弟会(通常)是由学生组成的全男性社会组织,并且在美国大学中经常以其激烈的派对和体育比赛而闻名。另见“姐妹会”(下文)。

归乡

返校节是美国大学的传统,欢迎校友回到原来的学校,并通过活动、体育赛事和游行来庆祝。返校节通常发生在秋季,或美国众所周知的“秋季”。

室友

室友,室友的缩写,是与您合住宿舍的人,或其他形式的住宿,例如公寓或房屋。共用宿舍是美国大学生活的一个常见方面,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但无疑会教你一些关于清理自己、尊重他人和与他人良好沟通的人生课程。

联谊会

姐妹会是相当于兄弟会的女性(见上文)。

春假

您可能在许多美国青少年电影中听到过春假这个词,最有可能是在墨西哥时尚度假胜地的海滩酒吧,或者是从一个光着膀子的小伙子开着无顶跑车沿着 66 号公路飞驰而过。春假是美国大学版的英国复活节假期或复活节阅读周,持续一到两周。虽然大学表面上留出这段时间让学生赶上学习,但许多人选择休假或与朋友共度时光。

学期开始的美国英语术语

班级

在美式英语中,class 可以指单节课或系列课,例如“我正在上一门美国历史课”,也可以指你在大学这一年的整个学生群体。

时期

美国英语中的句号实际上是指句号。或者有些人用这个词来结束争论。

教授

Prof. 是教授的缩写,当您忘记讲师的名字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方便使用的词。

读者

阅读器是课程所需的所有阅读材料的集合,复印并装订在一起。

学期

一个学期是一个完整的大学学期,例如,从九月到圣诞节假期。在大多数美国大学,有两个完整的学期,并且通常在暑假前会有一个较短的第三学期,其中最后一个学期专门用于考试。

在美国生活需要多少收入才能过得幸福呢?看完可不要失望啊!安居才能乐业。这个安居的条件,也不大,在美国和加拿大买个40万美金的房子,对一个四口之家,已经非常宽敞,小日子非常好过了。要达到这个安居乐业的条件,你需要这样走的。

你在国内要考托福、GRE,一般人,没有准备1-2年,是做不下来的。然后去美国了。加拿大你别想,它没有几所像样的大学。

去美国,没有奖学金,别想签证。而美国发奖学金的,都是本国孩子不愿读的,读出来了也是找不到工作的,比如天文、地理,都是非常偏的专业,但学校有经费,要保持这个专业,所以,都发给中国和印度人,只给一半,这些人当然抢啦。

读研究生,起码要2年,博士生要5年,所以,北美的大学里充满了中国人和印度人,像上海某夜大,高声用中国话吆喝,只是多了些印度人。而一落地,钱不多的,勉强维生,因为学校就给你一半的钱,但二个人给一个教授干活,师傅好爽,写出论文当然他老人家要第一署名的。

北美从来不承认学校是啥象牙塔、高等学府,学校也就是生意,收学费,赚利润,和工厂一样。

留学生法律上来说不能打工,打工也就是黑工,收入只有人家的一半。他没有钱换将来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比如医生、律师、电脑。这种专业,不可能拿奖学金的。所以,前2-3年就是在烂专业里泡着,其中另外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要利用现在的烂专业把配偶接出国。

美国和加拿大的使馆是不会给你配偶签证滴,他们把捏到一定程度,慢慢熬你,你就忍受吧。配偶到了,夫妇俩个就搞起了十五的月亮。我先掩护你,我去打工,你去读将来能找到饭碗的专业;然后,你读出来再掩护我,这个过程,需要5年。

然后,夫妇俩就有年薪收入10万美金了。注意,这个时间段是5年,其间家里存不下来钱的。

好容易走上了小康,一看岁数不小了,哎呀,该怀孕生孩子啦,要生,那就一步到位吧,3年生2个,一男一女,让大陆人羡慕,俺们这里没有啥计划生育哦,呵呵。现在是4口之家了,不见得再住唐人街了,得买房子。要买就一步到位,买个40万的,首付就是25%,那就是10万美金。小两口才工作没几年,哪里来积蓄和国内一样,管他呢,东拼西凑,现在多好,有次贷,没有钱没问题,只要有工作,银行就贷款,就是利息高一点,不怕,贷款期都放到30年了。房子买了,住进新房了,这往后的10年还是没有积蓄哎。北美的华人买房子,外面看上去都崭新,里面却没有家具,几把沙发加个餐桌,就当上了地主。

算一笔帐年薪收入10万,交税29%,实到手71000美金;30万的房贷+地税+维护,要3000/月;二辆车,400,吃饭800[只能在家里吃哦];汽油300,娱乐500,好,口袋里还剩1000大洋/月。每二年总要回家看看爹娘吧4口之家,回去一次,机票加礼物,总要1.2万人民币/人,摊下来就是300美金/月,那口袋里真的只有700美金了。想像一下,如果一个男人口袋里每月只有350元人民币[老婆也要350呀],身上扛着30万房贷,多牛!

所以,我老妈在美国编了一个顺口溜一元二元随便花;三元四元可以花;五元六元想想花;七元八元心疼花;九元十元不敢花。所以,在国内的兄弟姐妹们,不要怪国外回来的人小气不买单,实在是手拙。

15年过去了,省吃俭用,可能提前把房贷付清了;可二个孩子长大啦,要上大学了,又是20万的贷款,你让俺们生的美国孩子去和我们一样吃自己带的便当、住唐人街玩笑开大了吧你们这个美国人的爹妈怎么当的

到了30年后,状况还是一个样。这可是在美国拿了正规当地硕士以上学位的哥们之幸福生活。本科别想找工作,加拿大工作机会几乎没有。去加拿大只能干体力活。有人说加拿大的工人比中国的工人过得好,这是事实,没有什么可反驳的。

如果中国的农民和下岗工人来加拿大了,一定会很满足。但加拿大要他们吗,加拿大政府不是傻子,按照移民法,只有具备研究生学历和四年专业工作经验的人才会有可能、有资格移民加拿大。

美国、加拿大拥有世界上学历最高的洗碗工、搬运工、卡车司机。所以,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企业家、艺术家,都乐呵呵地为人家干起了体力活。说美国、加拿大好的,都是在国内赚了一票走人的。身上带个200万美金,去了,立马买一个房子,找不到工作,还不用报税,吃低保拿救济。干个体力活,也不必拼命,想干就干,不干,就开个车,整天玩,爽心悦目的很。若是读书或技术移民出来,那就没有好日子过啦,三天打架,二天离婚,鸡犬不宁的。过去出国的人,你如果问他们生活得怎么样,他们就会说,这里生活倒是不错,就是感到孤独、寂寞,不能融入西方的文化生活。我们就在地球的那一头会安慰说,慢慢就好了。

当初出国,就是为了美金。现在的移民有钱多了,直接就是为了奔精神生活来的。首先说语言,就算是英语再好,有汉语好吗就算是能用英语应付工作和日常生活,能用英语天南海北的聊天、打情骂趣吗能够象引用汉语中的成语、古文、俚语、黑话那样自如的引用英语中的有关词汇吗能象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那样了解美国和加拿大吗

语言不好,能交到当地人做朋友吗更何况人家本来就自大。还有人说在国内就是受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在国外简单。其实,老外也勾心斗角,俺们那个级别,谁和你斗。

一个人如果只是在公司做一个最底层的制图员,你也就不会整天琢磨、拉帮结派着去争那个总经理的位子了。你以前在大陆被税务局、工商局欺负,要正常报企业所得税,你不平衡,一气之下移民了,现在好了,你在这里给人家擦车,无求则无欲,无欲则刚,心态好得不得了。

美国、加拿大是不是真的就比我们好上那么多,让人羡慕有人说,不管干什么,只要自己高兴就行了,根本不用管别人怎么说。如果这样说,生活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理因素,和客观条件无关,那在国内就老老实实在本岗位上待着,不就没事了

我问那些来了几年还一直干体力活的兄弟,你就真的那么高兴快乐吗他们说哥都成行尸走肉了,啥都不想了。一个人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每天都为基本的生活忙碌也就没有精力想太多了。在这边有很多朋友信了教,从那里寻找一种安慰。认为一切都是神安排的,也就渐渐的麻木了。和他们聊天,眼睛没神,东张西望,宛如乡下来的亲戚。

我们有一个同学网,在上面大家聊天。大陆这一派都是聊经济、时局、股票、碳排放。。。。北美那一拨都是在聊吃的,一种红烧肉的做法,他们可以发帖几周,一个美的牌电饭煲,他们可以说上三个月。

还有就是说出国就是为了孩子的良好,殊不知自己本来不深入了解北美文化,将来孩子的以及代沟问题大的很,其实孩子长大后就是当地人,我们自己只是一个外国民工,当地人怎么会看得起你何况大陆民工起码还能用普通话来沟通,在国外,小兔崽子长大,你那破英文,谁甩你你的根就断掉了,你含辛茹苦,培养小老外干吗

我不是瞎吹,我是看那些比我们早来30年的香港人、台湾人的结局。如果你不相信大陆的发展,喜欢投票,而且口袋里有100万人民币,那你就兑换成美金加币,然后等上二年,你就可以去加拿大端盘子、擦车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