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后为何去法留学"可能指的是在1920年代末期,由于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产生了变化,一些中国人开始选择到法国留学。以下是关于这一时期中国学生去法留学的相干信息

五四运动后留学生去往法国-五四后为什么去法留学

1、 政治缘由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中国的政治权势逐步增强,对中国政治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法国作为当时的一支重要的欧洲国家,也是中国政府的重要外交对象之一。许多中国学生选择去法国留学,希望能够通过了解西方的民主制度和思想文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 缘由法国的水平非常高,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名誉。许多中国学生选择去法国留学,希望能够接受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3、 文化缘由法国是欧洲的文化中心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传统。许多中国学生选择去法国留学,希望能够亲身体验法国的文化,开阔自己的视野。

4、 个人缘由一些中国学生选择去法国留学,多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和理想。他们希望通过留学,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惟方式,拓展自己的人生经验。

"五四后为何去法留学"反应了那个时期中国学生寻求知识、提升自我、改变世界的欲望和努力。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于什么时候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于什么时候辛亥革命后。

资料拓展

1、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青年为寻求救国真理,大批有组织地赴法国勤工俭学的运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始于1912年,五四运动后达到高潮。

1912年,为“输世界文明于国内”,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发起组织了留法俭学会。

2、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初期,其倡导者主要是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他们希望有志青年到法国学习先进知识和文明,实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救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1917年初,蔡元培、吴玉章等成立了北京华法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作为经办全国赴法勤工俭学的总机关,同时大量留法预备学校成立。

3、但五四运动之前,留法的勤工俭学生还不足200人,其规模和影响还都不大。五四运动后,目睹国势危亡,为寻求救国真理,受工读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大批青年赴法留学。

4、1919年至1921年初,在李大钊、吴玉章、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的推动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达到高潮,前后共有18个省1600多名勤工俭学学生,分20批到达法国,其中有徐特立、蔡和森、王若飞、向警予、蔡畅、郭隆真、刘清扬、周恩来、邓小平等。

5、他们一边从事辛苦的劳动,一边勤奋学习,其中的五四运动骨干和积极分子还组织一些革命团体,组织革命活动,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一共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革命斗争。之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进入低潮,但促使了一大批青年新的觉醒,在劳动、学习、斗争中走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一批共产主义战士成长起来。

6、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不但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还培养了一批革命领导骨干,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历史源流

“五四”新文化运动。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的留法俭学、旅法华工及旅法华人的勤工俭学运动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下兴起的出国留学之热潮,是20世纪中国人才史和文化史上一朵奇葩,它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输入、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经济的复苏、文化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五四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旅法中国人士提倡并组织的留法俭学,巴黎中国豆腐公司工人工余求学,以及欧战期间旅法华工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近代留学活动初兴于19世纪70年代,容闳是中国最早的出国留学第一人,在他的提议下,清政府向美国选派了第一批12至16岁留美幼童。

1912年初,李石曾和吴稚晖、蔡元培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留法俭学会”。其目的是鼓励青年学生以低廉的费用和节俭苦学的精神赴法留学,从而把西方的文明输入国内,以改良中国社会。后来遭到袁世凯政府的破坏,留法俭学会因李石曾、蔡元培等人被迫流亡法国而停止活动。

李石曾,祖籍河北省高阳县,是清末大学士、军机大臣李鸿藻的儿子,他一生致力于事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

1902年他到法国留学,因为对大豆研究非常的成功,遂把中国的豆制品技术引入了法国,1908在法国巴黎西郊创办了一所“巴黎中国豆腐工厂“,豆腐工厂里的工人都是他的家乡高阳县一带没有文化的农民。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劳动力,李石曾在厂内成立了一所夜校,工人们白天做工,晚上学习(主要学习一些国文和法语)。经过几年的“以工兼学”实践,夜校里提出了“勤于工作、俭以求学”的宗旨,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勤工俭学的由来。在李石曾等人的组织下,“勤工俭学会”于1915年在法国巴黎成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受严重的战火侵袭,中国向法国派遣了十几万战地华工,这些华工到法国以后,给法国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中法界人士认为有必要对这些华工进行,于是在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人的组织下,1916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华法会”,并创办了华工学校,蔡元培任中方会长,欧乐任法方会长,李石曾任书记,吴玉章任会计。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法前,需要在国内进行必要的预备,学习一些法语、西俗和一般工艺技能,以便赴法后的交流、做工和学习。

1916年袁世凯倒台后,被迫流亡海外的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相继回国,开始在国内大张旗鼓地宣传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经过艰苦的努力,留法预备学校和预备班在全国先后建起了20余所。其中,1917年,在保定高阳县布里村成立的第一所留法工艺学校。学校设有实习工厂,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人之一蔡和森就毕业于此校。

1917年秋天在保定育德中学附设了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该班教学质量之高,教学设备之良,赴法人数之多,是其他学校不能与之相比的。革命前辈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湖南学生就先后毕业于此班。

1918年还在北京、长辛店设立了高等法文专修馆,赵世炎、何长工等就毕业于此馆。

何长工,原名何坤,因为他曾在长辛店留法班做过工,后来毛泽东诙谐地说原来你是长辛店的工人啊!从此,何坤改名叫何长工。他曾骄傲地说“我的名字是毛主席给起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