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朱德、刘伯承都曾在苏联留学,他们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都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刘伯承则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将领。

去过苏联留学的元帅叫什么-去过苏联留学的元帅叫什么

毛泽东在1920年代初访问苏联后,遭到布尔什维克思想的影响,并在回国后积极宣扬共产主义。他在中共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后,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代领袖。

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国共内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朱德曾担负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务。

刘伯承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有着显著的贡献。他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指挥了屡次重大的战役。他还参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伯承简历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名伯昭,字伯承,小名孝生,以字行,四川省开县(今属重庆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中国现代杰出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有“川中名将”、“军神”的称号。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织过沪顺起义、南昌起义,先后任过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他对中国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壮大,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朽贡献。

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一、详细介绍

刘伯承原名明昭,1892年12月 4 日生于四川开县赵家场。

宣统三年(1911年)在万县参加响应辛亥革 命的学生刘伯承军。

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

次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

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 历任连长、团长。

1916年 3月率四川护国军攻占丰都时,头部中弹, 右眼致残。

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时,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屡打胜仗,被誉为川中名将。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2月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沪州、 顺庆(今四川南充)起义,任总指挥,率部同四川军阀作战,策应北伐战争。

1927年接受中共中央指示后转往南昌,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失败后经香港转赴上海。

1928年留学苏联。

1930年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12月回国,协助周恩来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1932年 1月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

1932年10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协助朱德、 周恩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用俄语当面怒斥从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而被撤职,调任第五军团参谋长。

1934年底复任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

1935年 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后,协助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1935年5月 4日, 指挥干部团强占皖平渡,保证全军安全北渡金沙江。随后任先遣队司令,与政委聂荣臻率部为全军开路。

进人大凉山时,坚定地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并在当地留下民族团结的佳话。第一、 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他作为总参谋长与朱德随红军总部在左路军。他和朱德坚定地维护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方针,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在山西前线组织所部进行阳明堡夜袭战、七豆村伏击战等战斗。

1938年后,与政委邓小平、副师长徐向前等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沉重地 打击了日军。

随后又取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的胜利,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组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破袭正(定)太(原)、平汉、自(圭)晋(城)和(大)同蒲(州)铁路交通线。

1943年 9月赴延安。

1945年 6月当选为中共 第七届中央委员。

1945年 8月20日,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1945年9月至11月与政委邓小平指挥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控制晋东南和打通平汉路的企图。

1946年 6月,与邓小平政委奉主力部队在十个月内连续组织陇海、定陶、巨(野)金(乡)鱼(台)和豫北等九个战役,歼敌十二万余人,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1947年 6月,与邓小平率十二万大军突破黄河河防,指挥鲁西南战役,随即千里跃进大别山,重建大别山根据地。

1947年10月,蒋介石派白崇禧指挥 33个旅围攻大别山。 12月,刘邓决定以邓小平等率主力在大别山坚持内线斗争,刘伯承率一部北渡淮河,调动敌人。刘邓大军和进军豫皖苏的陈(毅)粟(裕)野战军和进军豫西的陈(赓)谢(富治)集团互相配合,经十个月艰苦作战,扩大了中原解放区,迫使国民党军进一步陷入被动。

1948年 5月,任中原军区司令员。

1948年11月,与邓小平、陈毅、 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中原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

1948年12月15日,与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将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全歼于宿县以南的双堆集地区。

1949年 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

1949年4月,与总前委其他领导人一道指挥渡江战役,并直接指挥第二野战军解放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广大地 区。

同年冬,指挥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第一野战军的配合下进军大西南,执行远距离迂回包围的方针,解放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

1949年1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1950年冬,他领导组建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兼政委。

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57年9月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

1958年被扣上教条主义的帽子而受到错误的批评。

1959年后曾负责中央军委的战略研究工作。他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66年 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他还是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2年,因年高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

1986年10月 7日在北京逝世。

二、人物评价

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朱德元帅曾赞誉刘伯承“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陈毅元帅留下过“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名句。邓小平同志在《悼伯承》一文中写道“伯承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大知识分子,大军事家。刘伯承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伯承是有大贡献的。”面对荣誉和功劳,本人生前曾谦逊地说“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所给自己的,离开党,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毛主席的小学生,为中国人民尽力。如果自己一旦死了,在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自己最大的光荣。”其主要著述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译著有《苏军步兵战斗条令》、苏军《合同战术》等。

朱德的留学岁月两次被捕入狱后,前往苏联,立志专研军事本领

1911年,当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之际,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当时,亲朋好友多不赞成此举,他却慨然作答“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他剪掉辫子,怀着富国强兵的强烈信念,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1912年2月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学习各门近代军事课程,同时熟读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吴子》等经典名著的许多章节出口能诵。

在将校学堂10个月,他不但学业出众,而且以举止端正、操守有持、恶习不沾闻名全校,被同学们称为军中“菩萨”。

1912年底毕业后被分派到川军第5师熊克武部,先后任司务长、排长、连长。

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之役,失败后于1914年在上海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底奉命返回四川,拉起400余人的队伍,组成川东护国军第4支队。

1916年3月在指挥攻打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在疗伤过程中,他为了不损害脑神经,强忍钻心的疼痛,坚持不施麻药,被为其主刀的德国医生赞叹为“军神”。

扩展资料

1954年起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

1955年9月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9月调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

1959年任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

1962年参与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6年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直至耄耋之年,他一如既往地关心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适时为中央军委、总部出谋划策。他提出的许多极富远见卓识的战略性建议,在加强国防建设和保卫边疆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

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承

曾记否在《1894甲午大海战》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直到灭亡前夕,颓危的清王朝依然还在不遗余力地向国外公派留学生,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国家强大!

但是,辛亥革命的枪声最终击碎了清王朝的黄粱美梦。

不过,随之带来的又是一段想要为国家或者个人实现理想的青年而留学的故事!

今天,我们的故事主角便是开国元勋朱德,以及他在德国、苏联留学的岁月!

1922年5月,这一年朱德35岁,他谢绝了川军第二军军长杨森的师职邀请。

在朱德的眼里,他认为崇高的革命事业应该比高官厚禄更加有价值!

所以,朱德便毅然决然前往欧洲留学,希望找到一条真正的革命道路,并且为其一生奋斗。

9月初,朱德乘坐小火轮经长江到达上海以后,转乘邮轮前往欧洲,并在10月中旬到达了法国马赛,而后进入了巴黎。

此时,朱德也知晓欧洲的中国留学生旅法组织,并随即和周恩来联系,两人见面以后,十分健谈。

当即,朱德也表明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经过多轮商讨和问答以后,周恩来等人便同意了朱德的入党申请,并以旅法组织的名义正式批准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过,鉴于当时的复杂形势,便于后期的工作开展不被泄露,朱德的党员身份并没有公开,而是沿用原有的政治身份。

1923年5月,朱德因工作需要,便移居到德国中部的哥廷根的一处私人楼房里。

不过,楼房主人的身份可是不一般,他曾经在德皇军队里任职过将军,也参与了许多实战,拥有相当丰厚的军事造诣。

我想,朱德当时之所以选择这里也是有这一个原因吧!

在哥廷根时,朱德会买大量的德文军事书籍,潜心研究国外的军事 历史 ,甚至还经常向房主人请教一战的各类战役的战法和战术特点。

如此来看,朱德元帅的军事造诣也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积累而成!

1924年3月,朱德进入盖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专修 社会 学......

虽然说,朱德更多时候是沉浸在书海当中,沉默寡言。但是,他和其他的中国留学生依然相处地非常融洽,在留学圈里的口碑和风评都不错。

朱德在留学的时候就时常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就是要能够忍耐,不要急躁,做事谨记小心。

曾经有一位和朱德同期留学生说“他非常勤俭、谦和,读书也非常用功,成绩往往都是名列前茅”!

1925年4月,当时为援助保加利亚的革命活动,朱德便参与了一次集会,却由于集会失利,遭到当局警察的逮捕。

当时,幸好有驻德支部和驻德公使从中斡旋,朱德才被保释出狱。这一次,朱德在监狱里待了28个小时。

但是,第二次被捕入狱,却并没有这么幸运!

1925年5月,英国巡捕房在上海南京路持枪攻击了游行学生,伤亡数十人,造成了名噪一时的“青沪惨案”。

这个消息传到德国柏林以后,在留学生圈里激起了声势浩大的讨论!

随后,朱德带领在德国柏林的部分中国留学生参与了集会,却再次遭到警察的驱逐。

最终,在集会的混乱场景下,朱德被德国警察逮捕,这也是朱德第二次进入监狱。

紧接着,在当时德国国会议员皮克的多方努力下,当局警方才放弃了对于朱德的监禁,转为释放。

在朱德的回忆录里,他清晰地回顾了自己的第二次被捕监狱生活!

每天早晨,自己的小桌上会被看守放一杯咖啡和一个黑乎乎的烤面包,吃完后就要做体操,然后唱歌来消磨时间。

朱德还这样说过,虽然说监狱里非常阴暗,但也比较平静,在监狱里的几个月,也好在补充了一下睡眠!

不过,由于朱德的党员身份已经暴露,驻德公使不肯为朱德保释,并且朱德的护照也被扣押,这也就说明朱德不能在德国进行长时间停留了。

最终,当局警察限定朱德在24小时之内离开德国,朱德似乎成为了一名革命的流浪者。

其实,在德国期间,朱德就已经被相关的军事训练和巷战演习乃至一些兵种协同战术,深深震撼了。

在他心里,他也认为要想革命成功就必须要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并且还要有人民的支持。由此,朱德也立下了终身为党做军事统筹的远大志向!

不过,另一场好运当即摆在了朱德的眼前。

当时,针对朱德的困境,旅莫支部执行委员会批准其进入苏联继续学习军事技能和相关战术理论。

紧接着,朱德满怀一腔抱负,拿着国际红色救济会给他办理的护照,和李大章等人一同登船经波罗的海前往苏联。

在到达苏联以后,朱德等人就感受到十分友善的气氛。虽然说,在列宁格勒的日子确实有一点艰苦,但是对于朱德来说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毕竟,当时的苏联刚刚经历了战争,还没有从战时经济体制中剥离出来,物质生活艰苦也是在情理之中!

朱德进入苏联以后,便先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主修中国经济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等相关课程。

除开主修课程以外,朱德对于军事学相关课程也可以算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整日将时间花在书本中,并且牢记那些军事知识点知识,这也让他在自然学科类课程当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学校接受完完整的军事理论训练后,朱德被安排到莫洛霍夫卡接受正规的军事实训。

在这里,朱德和一众同学学习到了城市巷战和游击战的相关战术,这也为其在回国以后进行军队战术规划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其实,因为朱德早年在四川地区和北洋军阀进行作战时,就已经熟练使用起了游击战术,也拥有比较丰厚的经验。

所以说,在军事实训课程中,朱德往往都是学习能力最强,领悟能力最强,成绩最强的学员,俄国教官对于朱德也是赞赏有加。

同时,朱德因为参与过实际战役,在学员们不懂俄国教官的知识点后,朱德都会充当起第二教官的身份,甚至交学员怎样使用机关枪、迫击炮、手榴弹、炸弹等等,这一训练就是7个多月......

当然,也正是因为朱德在德国和苏联都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军事训练,也为其日后军事实践经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由此,游击战思想也成为朱德军事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得到非常积极的展示,也成为了人民军队的一个重要军事思想内核!

1926年春,为应对北伐战争,党组织便决定从苏联抽调一批军事人才回国参与北伐作战。

最终,朱德和房师亮等人便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成为归国的第一批旅莫学员,火车穿越西伯利亚到达海参崴,最终转轮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一年,朱德39岁,他曾经立志终身为军事统筹的愿望也逐渐在日后的战争中被慢慢实现。

1928年,朱德发动湘南起义,在保卫井冈山过程中,依靠游击战战术,取得了五斗江、龙源口等战役的胜利!

1933年,朱德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累计粉碎国民党军的四次“围剿”作战。

1937年,联合彭德怀部署平型关战役,取得了一次抗日战争初期的大捷,而后指挥八路军各单位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大范围开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16字游击战术......

图部分网络配图,站内配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