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自主择业是指留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或职业,自主创业或就业。关于留学生自主择业的补贴政策,各国有所不同。

留学生自主择业有什么补贴吗-留学生自主择业有什么补贴

1、 美国美国联邦政府和一些州政府都有针对留学生自主择业的补贴政策。例如,联邦政府的“国际学生支持计划”(International Student Support Program)就提供了一些资金给在国外留学并希望回国工作的留学生。一些州政府也提供类似的补贴政策,帮助留学生在国内找到工作。

2、 英国英国政府提供的“国际毕业生工作许可”(Graduate Route)计划允许持有学士学位以上内容的留学生在毕业后申请两年的工作签证,期间可以自由找工作。如果在英国找到工作并且符合特定条件,还可以申请长时间工作签证。

3、 加拿大加拿大移民局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帮助留学生在毕业后找到工作。例如,“探索者计划”(Explore Program)可以帮助留学生寻觅工作机会,并且提供一定的生活费用和工作经验。

4、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也提供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包括“海外毕业生计划”(Graduate Work Visa),它允许持有一门以上内容学士学位的留学生在毕业后在澳大利亚工作一年。

各国对留学生自主择业的补贴政策各有不同,但大多数都旨在帮助留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地找到工作,并适应新环境。具体的补贴政策和要求,请咨询当地的移民部门或机构。

美国大学生的就业优势

一、美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一)就业市场状态

1.失业率上升,市场吸收毕业生比例有下降趋势

美国劳工部最近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的失业率已经升至6.1%,为9年来最高水平,近九百万人失业。密尔沃基人力资源公司最近发布的“就业展望调查”显示,美国现在的就业前景为12年来最差。自美国经2001年底摆脱衰退开始复苏以来,失业问题不断恶化,全美已减少二百多万个职位。“9.11”事件、美国几大公司丑闻频频曝光、第二次海湾战争和“SARS”风波等也使美国经济接连受到负面影响,许多企业纷纷裁员,从而使美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重。根据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的研究,2001—2002年度,雇主计划招聘的新大学生总数比上年减少了36%。

21302年美国整体就业市场吸收大学新毕业生的比例,比上年下降了1/3。目前,尽管少数行业就业前景不错,但大学生就业比例将再次下降1/3,近一半大学生一毕业就直接加入失业大军。

2.人才需求结构已经变化,知识经济要求人才学历提高

美国近年开始从制造型经济逐渐向知识经济型过渡,雇佣人员模式也因此发生相应转变,对被雇佣的人员学历要求提高。各种工厂已裁掉260万个岗位,削减的岗位主要集中在对学历要求不高的制造业和运输业。与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例日益缩小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服务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不少制造业裁减下来的人员,却因缺乏服务业的相关技能和知识而无法找到工作。低学历的人失业率更高,如“2001年12月,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失业率为8.3%,而有大学文凭的人的失业率为3%。

2003年1月,有学士学位以上的人失业率从3.0%升至3.1%。而有一般大学学历的人的失业率稳定在4.8%。从今年1月开始,高中文化以下的人失业率从8.5%升到9.2%,而高中文化程度的失业率从 5.1%升到5.5%。”美国的人才市场表明程度越高,就业也就越稳定。

(二)就业理念和社会心态

虽然大学生找工作不容易,但美国的社会、公众、学生和家长的心态平稳。笔者通过采访美国高校的教授、专家、在校大学生、留学生、管理人员、家长等各类人员六十多人,发现他们普遍对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问题持稳定心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存是理想的基石,先养活自己,再实现理想,不急于求成

就业,首先是找一个活干,理想是从现实做起,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不等于失去理想。一个专门为毕业大学生服务的网站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80%的受访者认为,“只要有活干就好”,“找工作的人是活就干”。毕业并不等于一定要实现职业理想,首先要生存,再谈理想。面对就业难,许多大学毕业生心态稳定,接受现实,降低要求,积极适应。

2.面对现实,调整自己,积极应对

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便以积极态度应对,边打工边读第二专业。如访谈中一位经济学硕士生毕生后无法找到本专业工作,她一边做兼职,一边选择易找工作的会计专业就读。她认为,虽然这不是最初的理想,面对现实必须调整自己的人生航道,只有适应社会,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一个教授家长认为,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再读另一个学位,这也是人生一个很好的经历,让他们学会如何与社会接轨。

3.选择专业就读和就业,是个人能力的体现,重在个人的责任

美国文化的价值观强调个人能力,就业好否,完全是个人生存能力的体现,不应把这类问题归责于政府,解决得好不好应由自己去承担责任。因此,美国社会整体心态平稳,公众将这类问题的责任往往分散在个体,而并不形成一个整体社会的压力问题。

二、美国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做法

(一)高校加强人才培养改革,强调适应社会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在高等普及化发展进程中,各高校间的竞争加剧,学生的就业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改革,提高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成为各高校改革的主旋律。

1.强调通识和学科交叉,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通识是美国大学本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美国,其一般被定义为主修和辅修专业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的。”各校要求每人修读一定数量的通识课程,一般在大学前两年进行。通识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就业能力。

美国各高校十分强调文理学科交叉渗透。当今世界的许多重大问题都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才能解决。因此,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近几年来,许多著名院校设立了专项资金,成立了跨学科教学研究中心,鼓励文理学科交叉、渗透,积极推进边缘学科发展,拓展学生就业适应视野。

2.强化实践应用和研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上,教师注重强化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一般不在课堂上讲教材内容 (由学生自学),而是一开始就把该课的教学计划交给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分组研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运用书本的理论和观点,找出解决方法,最后用演讲、网页、综述等方式汇报。不但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合作协调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接轨,善于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在教学中开展大量的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一门课程有一半时间安排到相关社团、博物馆等单位实践,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另一特点是,要求学生撰写大量的小论文,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引导学生搞科研活动,与导师一起撰写论文。

1999年,联邦政府为鼓励学生从事科研活动,还颁布了《生活费补贴条例》。

3.根据市场需要改革学校的教学

美国实行地方分权制,的组织和管理权力分属各州及地方政府。大学在行政管理、评聘教授、招收学生、筹集和分配经费、学科和专业设置、学生选课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学校可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时灵活自主地调整,所以,对社会需求反射快,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强。由于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机制和能力,因此,弱化了学校的滞后性,增强了适应性,提高了就业率。

4.健全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就业指导

美国高校一般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经费充足,机构精干高效,手段现代化。中心建立专门网站,免费提供各项指导、训练,包括从学生入学选专业、系统的职业规划、择业技巧,到毕业就业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同时美国高校还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中心有覆盖全美的就业信息网上查询系统,供学生随时查阅,提供各种就业咨询服务,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举办职业交流洽谈会,负责接待用人单位来校面试,为学生和招聘单位牵线搭桥。经学校推荐的毕业生,成功率通常高于其他渠道。

(二)各个方面,各司其职,加强大学生就业环节工作

美国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政府并不直接调控,但是各个方面如劳工部、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都各自发挥作用,协同进行。

1.政府组织就业调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解决就业问题

政府劳工部主要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就业调查。其就业统计局在全国采集数据,收集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分析各行各业的需求形势和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未来十年的就业环境等,每两年微调一次。这种预测结果以上网和发行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公布。用这些数据编辑出版的手册很受欢迎,美国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

择业工作从中学做起。政府规定,每所中学都要按1 750—1000的比例配备辅导人员,其责任包括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咨询指导,引导中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认识相关专业在社会的实际和发展情况,结合自身兴趣,及早考虑和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当进入大学时就较为心中有数。另外,政府采取了财税政策刺激经济,增加就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发展信息产业,带动服务业;通过政府补助,增加就业;劳务派遣公司为失业者寻求灵活就业岗位;实施一系列计划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

2.中介机构发挥在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作用

美国有一些非盈利性机构,在学生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目前已有一千八百多家高校和一千九百多家用人单位成为其会员,每年为一百多万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该协会作为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桥梁,促成学生就业;每年还出版定期刊物,对就业市场现状与市场需求、发展趋势以及求职和招聘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最有名的是《择业》杂志,许多学校把它列为学生就业的指导用书。

3.用人单位强化协调快速的用人机制,选择毕业生重视实践经验

美国社会的用人机制运行顺畅,市场调节也比较灵活协调,信息反馈快速。用人单位注重强化其协调高效的用人机制,使社会的人才资源配置更快速协调,毕业生择业效率更高。同时,美国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经验,大多数单位提供带薪实习机会,有些单位提供与新聘雇员相近的工资,其中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录用率高。

三、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给我国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启示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进程中,我国高等快速发展。

19四年后连续大规模扩招,高等毛入学率现已达到 17%,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大众化阶段。然而高等学校的连年扩招,在增加就学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这种矛盾和问题不予解决,必将影响我国高等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而美国作为高等发展最快,高等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在其进程中遇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及采取的就业措施正是我国高等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对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也给我国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启示,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些经验。

(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提供就业指导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社会客观原因就是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因此政府必须加快劳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相关制度的改革,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政府的人才预测并对专业设置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指导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政府与学生个体和高校不同,它掌握人才需求最全面的信息,因此,政府应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和就业指导。“政府要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以保障人才的公平竞争,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更加开放的就业市场。”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政府还应加快就业信息服务,健全就业信息网络。虽然我国目前也有一些就业信息网,但还不完善,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建立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包括毕业生信息,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就业咨询服务,职业交流会等。还应当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和对就业市场的预测系统。对我国经济现状及走势,对就业态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作为制定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的必要依据。

政府还可借鉴美国做法,构筑学生及早进入社会实践和体验的机制。高中和大学阶段,建立学生实践档案,要求每年假期,学生个体到社会工作一定时间,并要求工作单位作出评价意见,这些记录将作为高中升大学和大学毕业的必修项目之一。让学生个人到社会去找工作的经历,利于及早了解国情,体味民生疾苦,体验生活艰辛;利于及早练就生存的能力和本领;利于及早建立个人责任感,学会不依赖家庭和政府,增强对就业压力的调整能力。

(二)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完善就业指导,做好“产品”营销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高等发展的滞后性,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同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必须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如美国大学非常强调通识和学科交叉,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使之与市场接轨。同样,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必须转变办学观念,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产销对路适应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衡量—所大学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它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和发展。因此高校还必须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做好“产品”营销工作。学校应建立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强与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联系,掌握人才需求信息,积极主动地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并提供给毕业生。帮助毕业生了解市场就业需求,辅导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技能。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引导大学生正视自我,正视挫折,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这种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大学一年级做起,要贯穿整个大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完善的品格,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适应性,提高就业能力。

(三)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职业理想

就业制度与就业环境的变化,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条件下,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就业理念。要转变一次性就业观念,树立多次选择的思想;转变在城市就业观念,树立在城市、农村均可就业的思想;转变在事业单位就业观念,树立在事业、企业单位均可就业的思想;转变毕业即就业的观念,树立创业思想。要认清形势,从实际出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定位。

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因为就业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能力与素质的较量,大学生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就必须注意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全面提高,按国家与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大学生应该学会面对现实,对选读学校专业,选择职业,要科学定位,找准位置;学会自强不息,充实自己,勇敢地迎接挑战,参与竞争,真正溶入社会;学会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与社会接轨,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同学们都知道吗?应届毕业生身份是不可多得的“宝藏”。也万万不会想到吧,应届生还能“薅到”补贴的羊毛呢~

下面,就来聊聊应届生有哪些不可错过的补贴可以领取?

先带大家确定一下应届生概念

应届生就是指应届毕业生,是在应该毕业的年份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的学生。

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应届生不仅仅是指专科大三或本科大四的学生,只要在择业期(国家规定为2年,部分地区3年)内,你的档案以及党团关系依然保留在毕业学校的,或是在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这种情况,都按照应届毕业生来对待。

下面我们进入正题,同学们可以对照“查缺补漏”,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查询申请

先列个小清单,这样更更有理解和查找

基层就业补贴人才引进政策补贴住房/租房补贴创业补贴资格证书补贴基层就业补贴

基层就业补贴要求是,毕业两年内的高校学生办理就业登记,并且在同一家公司按照规定缴纳六个月以上社保的,符合这个条件的应届生就可以申请基层就业补贴。

还讲了,中小型企业、私企、或者是在社会服务岗位工作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应届生,同样可以申请。申请时间是每年1月、4月、7月和10月。

人才引进政策补贴

很多快毕业的同学都应该了解吧?在各个行业中,人才引进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引进人才政策中包括聘请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高校重点十大教授、企业家名人等。

所以,这一块也可以享受政府支付的引进补贴的,并且还讲了,这个补贴可以用来抵扣社保缴纳费用、租房补贴等等。是不是又省了一笔?!

住房/租房补贴

先说住房补贴,要求是落户到当地并且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以及缴纳当地的社保。也要满足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换一句话讲,就是专科学历没有这个补贴。

补贴钱数也不同,以上海为例本科每个月六百,硕士每个月八百,博士每个月一千。住房补贴去人才网申请就行,即使你有房子,也可以申请,不要白不要~

如果你是异地买房,异地买房补贴也要关注一下,也就是说户籍地与就业地不一样,你可以查看当地政府政策。异地买房的补贴力度,我从一个资料上曾看过,青岛之前是15万左右。(如果你是本地人,回本地买房子,这个就领不到啦~)

再说说人才租房补贴,以无锡市为例

要求,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全日制普通高校(含国家承认的海外全日制高校)学历的,同时获得对应的学位;不是本市市区户籍的、是本市市区户籍的,并且住房有困难,是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8平的情况。

工作方面要求是,要与本市市区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或在无锡自主创业,并及时缴纳社会保险的;租房方面,要求由本人在本市市区范围内租房居住,与房东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并开具租金发票。

最后还强调说,要在毕业2年内且在初次就业的企业工作期间提出补贴申请,逾期就无法申请了。

创业补贴

记得我当时毕业那年,好几个同学都出去创业了,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关注了这份补贴(小担心)。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在正规营业范围内,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且法定代表人是学生本人,还要满足经营六个月以上的应届生,就可以申请。

资格证书补贴

考取国家职业目录下的140项职业资格证书之一的应届生,就可以去人社局申请补贴。

取得初级(五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以补贴1000元;取得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以补贴1500元;取得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2000元。

但因为不同的地区发展的水平也不同,所以能够得到的政策补贴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如果你是在一线大城市,比如说,像北京、上海、广东、深圳,那自然而然你能够享受到的福利费用可能会比其他城市高一点;如果你是普通的二三线城市,那费用肯定比不过这些大城市;甚至,有一些更偏远的城市是没有补贴的。

总之吧,建议应届生同学,不管是毕业之前还是毕业后,要及时多向身边人了解一手信息,不要错过了补贴。尤其是大部分同学都不想要找家里拿钱,所以能够得到一份小小的支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