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于1875年考入广州同文馆学习英文,后又前往香港学习法文和政治经济学。康有为在海外留学期间,遭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回国后积极提倡维新变法,成为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

康有为什么学历-康有为什么时候留学的

孔子 康有为 胡福明推动了哪些思想解放潮流

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历史上的主流,而且在上提出了“有类无教、因材施教等”的思想,并且还强调,平民阶级可享受的权力。

康有为是清朝未年,维新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在百日维新改革当中,强调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学习外国的科学知道,引进外国的先进知道。

胡福明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有人说康有为逃亡日本后越活越无耻呢?

康有为的思想。康有为(1858—1927 年),广东南海县人, 后人称为南海先生。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教 育家。康有为把作为实现改良主义的首要工具,提出了适合资产阶 级要求的一系列思想和主张。他论述了的作用和任务、学校教 育的系统、内容和方法以及女子等问题。

康有为认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富强是重视的结果。他指出

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才智之士”;“才智之士多则国强,才智之士 少则国弱”;“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重学校”。他提出的目的 是“保国、保种、保教”;这里的“国”是指大清帝国,“种”指“汉 满合种”,“教”则指孔孟的儒教。

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了近代学校的系统方案,建议把书

院改为学堂,每乡设小学,儿童 7 岁入学,18 岁卒业,儿童“不入学者 罚其父母”。小学生学习科目有文、史、算学、地理、物理、歌乐等。 每乡设中学,分初、高等两种,各 2 年。所学科目除继续小学各学科外, 增授外国语和实用学科。各省府设专门高等学校和大学。大学分为经学、 哲学、律学和医学 4 科。京师则创立规模较大的京师大学堂。他关于学 校系统的建议被光绪皇帝所采纳,并作为敕令公布,但由于变法失败, 未能付诸实施。

康有为主张对受者施以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尤其强 调对封建文化的学习。他反对当时的学校只教词章诗字、不讲求“圣道”

① 《弢园文录·变法中》,《戊戌变法》,第 134 页。

的现象。他认为这样是不能造就“才智之人”的。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 堂讲学时,其“讲学宗旨是,以孔学、佛学、宋明学为体;以史学、西 学为用”,“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①。他在 该学堂实行了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纲领。 他关于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过于强调封建道德教 育,使他的思想只能囿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圈子。

康有为提倡女子。他在《大同书》中抨击了封建礼教、“三从 四德”,呼吁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选拔妇女人才、让妇女参加国家政 权等。他主张女子应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权利,提出“小学院”的 教师应由女子担任。他抨击了当时学校不培养女子的现象。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在太平世对儿童实行公养公教的思想。 所谓公养,就是由政府对怀孕母亲和婴儿幼儿实行供养和抚育,每个妇 女怀孕之后,便入“人本院”,进行胎教;婴儿由出生至 3 岁进入“育 婴院”,3—6 岁则入“怀幼院”。这相当于现在的托儿所和幼儿园阶段 的学前。所谓公教,就是由政府设立各级学校,对年满 6 岁至 20 岁 的青少年实施免费普及。这种公养公教思想就是平等的思想, 即每个社会成员,不分男女,都享有平等的受权。

康有为还提出了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的主张,认为这是学西学、培

养新人的有效途径。他特别提出应派人到德国留学,认为德国“文学最 精”,又是君主国家,更适合中国国情。他提出的派遣办法是各县自 选优秀子弟,大县 3 人,中县 2 人,小县 1 人,费用由各县自筹。这些 建议和主张,充分表现了一位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远见卓识。

康有为原本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早年想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

到光绪五年,康有为出外求学,开始接触西方文化。认为唯有向西方学习,才能挽救危亡中的中国。这时候他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

甲午战争后,清廷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人为之愤怒。康有为联名众多学子公车上书,请求“拒和、练兵、变法”等一系列救国纲领。

经过数次上书,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想法,受到光绪帝的赏识,并得到实施。

在变法的过程中,康有为一再提议“中日合邦”,并建议聘用日本下野首相伊藤博文出任改革顾问。

由于伊藤博文是发起甲午战争的罪魁祸首,光绪迟迟没有答应。但这件事却成为慈禧发动政变的导火索,在满朝文武极力的反对声中,慈禧以雷霆手腕把光绪囚禁后,成功地夺回政权。

同时,慈禧下令立刻拘捕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党人。

康有为消息灵通,在政变当日,在日本政府的帮助下逃往日本了。

康有为抵达日本后,声称是奉光绪帝的“衣带诏”到日本求救。

康有为在性命无虞后,一再拿“衣带诏”说事,数次以营救光绪帝,对抗慈禧为由,乞求日本政府派兵帮助他,

日本政府认为时机未到,没有同意康有为的祈求。

康有为又退而求只求能借500雇佣军,攻下广州(广州是康有为老家),但依然没有得到同意。

当时孙文在日本建立了同盟会,四处招兵买马,计划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日本政府有心促成孙文和康有为合作,共同推翻清政府。在日本政府的安排下,孙文也数次向康有为抛出橄榄枝。但康有为却又以光绪于他有知遇之恩,拒绝了合作。

日本政府见康有为没有和孙文合作之心,而清廷又数次向日本交涉,要他们遣返康有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觉得康有为留在日本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于是给了他一笔钱,打发他上路了。

康有为先后流亡于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所到之处,他必假借光绪帝的“衣带诏”大发演讲,以“救圣主(光绪帝)而救中国”为口号,向华人募捐。同时他又在报刊上发表救国论等,希望争取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可惜他的阴谋未能得逞。

康有为在流亡途中,靠着募捐来的大量资金,过得相当快活,他利用这些钱办实业、开公司、到处买房置地。

另外,由于在国外华人中,康有为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又打着救国的旗号创建了保皇会。他每到一个国家便建立总会和支会若干,收取会员会费,每年光会费就是一笔可观的进项,还不要说会员募捐等的资金。

待光绪和慈禧去世后,久居国外的康有为,只得以母亲去世为由,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中国。一心想要复辟的袁世凯,数次邀他入京为官,以表示得到民众支持。但康有为以“亡国臣民”自居,拒绝了袁世凯的邀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