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方式

来华留学生方式是什么-来华留学生方式是什么

1、 模式

在中国,来华留学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模式进行学习

- 硕士研究生课程这是一种针对希望在中国获得硕士学位的国际学生提供的模式。

- 本科课程这是一种针对希望在中国获得本科学位的国际学生提供的模式。

- 预科课程这是一种针对希望在中国获得大学预科资历的国际学生提供的模式。

2、 学习资源

在中国,来华留学生可以利用以下几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 图书馆图书馆是获得各种学术信息和文献的重要场所。

- 论坛和社区论坛和社区可以帮助留学生与其他留学生和本地学生交换,获得学习建议和支持。

3、 社交活动

在中国,来华留学生可以参与以下几种社交活动

- 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可让留学生与教师和其他学者交换,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 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可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交换和理解。

4、 实践机会

在中国,来华留学生可以利用以下几种实践机会进行实践

- 实习机会实习机会可让留学生将理论知识利用于实际工作,并提升本身的实践能力。

- 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可让留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气力。

针对留学生的新规,应该怎样合理并且有效地实施?

针对留学生的新规怎么样去合理并且有效地实施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三者有机结合、综合权衡,并且严密实施,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国家层面

近年来,我国留学生数量日益见长,各国留学生渐渐涌入中国高校,如何有效管理成为了一个难题,于是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留学生新规,起到了很好的管控作用,法律威严不可侵犯,不仅使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也给高校和有关部门减轻负担,所以合理的国家法律,其作用不可言喻。

2、学校层面

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和交流,其根据地大多还是在高校,不同的学校针对留学生有不同的培养方案,作为接受留学生学习的高校来说,应该重视对其的管理和培养,通过一些规定和奖惩制度以及活动,让留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生活的魅力,这样使留学生们逐渐融入到学校的这个大集体中,丰富和充实整个学习生涯。

3、个人层面

虽说日前世界各国交流密切,但身为留学生异国他乡,也应该正视自己,要学会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日常习俗,才能更好的去融入到与其他同学们的交流中,并且应该积极去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勇敢的去展示自己,严格遵守国家和高校的相关规定,不断的提升自己能力素质,未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国家方面做好相关法律规定的制定,起约束作用,高校方面做好学习交流和生活的平台,起引导作用,最重要的还是个人方面,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我国针对留学生的新规,才能真正扎根,合理并且有效地实施下去。

明年起外国来华留学生须接受预科

摘 要作为资源跨国流动的主要形式的留学自古即有,自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开展留学的主要目的包括通过留学生吸取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互相借鉴与复制各自的制度。在今天看来,这种适应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以知识吸取、制度复制与借鉴为主要特征的留学只是国际化的浅层目标。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为了各自的经济、政治、社会、安全等国家利益在全球范围内既进行紧密的合作,同时进行激烈的竞争。这就要求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不失时机地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吸引、分享、整合和配置包括学生、师资、技术、人才、资金等优质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和事业的改革开放,这是推行国际的深层目标。基于上述目标,文章以美国来华留学生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对美国有关法律和政策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美国来华留学生的真实需求,以期探索一条有利于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国际化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美国;来华留学生;国际化

近年来中国为加深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在做好出国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将其视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服务于国家外交大战略的高度。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也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部于2010年9月适时制定了新的《留学中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正式确定到2020年,接收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人,以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显然,这种迅猛发展势头为我们按照新的思维方式和国际规范对来华外国留学生进行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

部确定50万来华留学生这一总体规模符合实际情况。根据部公布的资料,2009年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总数已达23.8万余人。对比“50万人”的目标,未来11年,来华留学生规模将翻一番,每年增加约7%。由于“计划”首次明确把在全国中小学就读的外国小留学生也包括在内,根据近年的发展趋势,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似乎并不大。而“计划”中规定接受高等学历的留学生要达到15万人(2009年为93450人)将是任务的关键和难点。

笔者认为,在关注规模效应的同时,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改革来华留学生体制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中国高等。同时,也应从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和优化来华留学生的类别结构、学科结构、层次结构、地区结构、生源结构、国别结构等构成比例。

一、存在问题

(一)外国来华留学生的统计标准与国际不接轨

为应对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中国鼓励高等院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增多的外国学生争相来中国留学,中国已从一个留学生输出国转变为留学生的主要接受国之一。

从表1中可看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并不相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中国2008年接受来华留学生51038人,位列全球招收外国留学生数量排行榜第12位。而我国政府公布的同年来华留学生总数则高达223499人。根据这个数字,中国2008年的排名可大幅度上升至第5位。显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留学生的定义、标准以及统计的方法与我国并不相同。

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原主编本·维尔代夫斯基(Ben Wildavsky)的研究解释了这一区别。本·维尔代夫斯基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国际留学生的统计数据只包括注册一年以上学习的留学生,这与美国的统计方法类似。鉴于美国采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类似的统计方式,本文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方法,以更好地比较中、美两国接受外国留学生与学者情况的图表(见表2与图1)①。

表2将中、美两国对各自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与学者进行了分类与定义。美国将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与学者分别归纳为外国留学生、外国学者和英语强化班学生三大类;而中国的分类较为复杂,主要分为学历生和非学历生两大类,同时又将非学历生细分为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语言进修生和短期留学生四小类。从两国对来本国留学的各类学生和学者的定义表述中,大致可作如下判断

①美国的外国留学生 ≈ 中国的学历留学生;②美国的外国学者 ≈ 中国的高级进修生与普通进修生;③美国的英语强化班学生 ≈ 中国的语言进修生与短期留学生。

(二)中美两国接收外国留学生规模、结构与对比

根据以上的分类,可以较为客观地分析和比较中、美两国各自接收外国留学生和学者的规模、结构与差距等数据(见图1)②。

图1列出了中美两国公布的各自接收外国留学生与学者的最新数据。美国列出的数据包含2009-2010学年在美国学习和进修的外国留学生与学者,中国列出的数据则是2009年度在中国学习和进修的外国留学生与学者数量。

美国2009-2010学年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与学者总数为863687人,中国2009年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与学者总数为238814人,后者为前者的27.7%。美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是690923人,中国的学历生是93450人,后者为前者的13.5%。美国接收的外国学者是115098人,中国接收的高级进修生与普通进修生共为7995人,后者为前者的6.9%。美国接收的英语强化班学生是57666人,中国接收的语言进修生与短期留学生共为134736人,后者远远超过前者,是前者的2.3倍。详细数据分析与对比,见表3③。

在中美两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和学者的各自构成比例方面,表3数据显示两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美国的正规外国留学生占本国留学生总数的80%,而中国相对应的外国学历生占本国留学生总数的39.1%;美国的外国学者占13.3%,中国相对应的高级进修生与普通进修生仅占3.4%;美国的英语强化班学生仅占6.7%,而中国相对应的语言进修生与短期留学生却高达56.4%。除在语言强化班指标上大幅度低于中国外,美国在接收外国留学生与学者的大部分指标,包括总体规模、各类别规模及构成比例均高于中国,尤其是在注册的长期外国留学生和高端的外国学者两个指标上。

部发出通知,决定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新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开展预科。学习年限原则上1至2学年。

部通知要求,由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来华以汉语进行本科学习的留学生均须接受预科,但具备下列两类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免修一是以汉语作为学习语言完成中等的外国学生,申请时应附其毕业学校为其出具的中等阶段必修课程授课语言为汉语的证明,二是已获得达到进入专业学校学习标准的HSK成绩的学生。

培养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汉语言知识和能力、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达到进入我国高等学校专业阶段学习的基本标准。在完成预科之后,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汉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等。

学习年限原则上为1至2学年,对于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预科新生,学习时间可适当调整。采用强化方式,以语言教学为主,以专业知识教学为辅。预科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通知要求,预科课程必须包括语言类、文化类、专业知识类和语言实践类。预科第一学年不得少于1120学时,第二学年不得少于960学时。

举办预科的高校要加强对预科学生的管理。学生在预科学习期间的表现作为奖学金评审和颁发结业证书的重要依据。将逐步实行主干课程全国统一考核标准,课程考核内容为汉语言能力测试和专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两部分。预科阶段学习结束,考核合格并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的学生,将获得所在学校颁发的预科结业证书,凭证书转入有关高校进行本科学习,无须再参加入学考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